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3节(1/1)

“女生跟我进来。”

三个女生乖乖跟进办公室,走在最后的项小羽还随手关了门,阻隔男生的视线。

“你俩怎么把自己弄成这副样子?”温柔老师一点也不温柔地要求道,“赶紧把脸洗了。”

两个女生在温老师面前就没话说了,乖乖挤到脸盆架子前,就着盆里的水洗脸。

温柔抬眸看向站在一旁的项小羽问:“你跟进来干什么?”

项小羽心说,不是你让女生进来的嘛,难道我不是女生啊?

但她在温老师面前不敢造次,瞧一眼还在洗脸的两个师姐,硬是憋出一句:“我帮师姐们换水。”

一盆水肯定是洗不干净的。

项小羽说到做到,帮两个女生换了三盆水,总算让她们把脸洗干净了。

还将自己包里的雪花膏贡献出来,给她们抹脸。

温老师瞄一眼手表,将两个表情讪讪的女生招呼过来,从自己的抽屉里翻出口红和一些项小羽没见识过的化妆工具,快速给他们化了一个淡妆。

两个人只用了十分钟。

“行了,整理一下头发,咱们出发。”

赶在温老师动手之前,项小羽将那一沓牛皮纸袋抱进了怀里,跟对方商量道:“温老师,我能跟您一起去看看吗?我来上大学之前在广播电台工作过五年,但是还没见过电台里的电视部门呢。”

“今天礼拜一,你下午没课了?”

“有一节《形势与任务》,还有两个多小时才上课呢。”

温老师没什么所谓地点点头说:“那你就一起来看看吧。”

项小羽心下一喜,赶紧捧着牛皮纸袋,跟在了大家身后。

去电台的一路上,项小羽特别安静,竖着耳朵听老师跟四个师兄师姐交代注意事项。

这四人中,两个女生是新闻系的,这次去电视台主要是新闻采编实习,出镜什么的都是没谱儿的事。

两个男生是无线电工程系的,即将到技术工作岗位上实习。

进入广电大楼前,四个实习生都有些紧张,项小羽主动帮两位师姐打理了一下发型。

“虽然是实习,但也算是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了,”温柔停下脚步,再次叮嘱道,“多听多看多做,少说闲话,这次除了咱们省大的学生,其他院校也送来了几个实习生,竞争肯定是有的。电视台的待遇还不错,你们四个争取都能留下来吧。”

高鹤带头说:“温老师您放心,我们肯定不给咱们省大丢脸!”

温柔矜持地点点头,带着几个学生跨进广电大门。

项小羽虽然只是来打酱油见世面的,但是走进办公楼以后,也不禁跟着师姐们一起紧张了。

他们渔业电台,甚至市人广的规模与省人广完全没有可比性。

刚从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里走出来,再进入这栋大楼,让项小羽非常不适应。

太安静了。

所有从走廊里经过的人都是轻手轻脚的,以致于两个女生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突兀。

这种环境,让高鹤下意识放慢脚步,尽量降低高跟鞋的存在感。

几人上楼时,迎面碰见一个从二楼走下来的中年男人,离得老远对方就冲他们这一拨人微笑。

学生们以为他是来接应的工作人员,也客气地笑着回应。

然而,双方越走越近,最终却相互微笑着在楼梯上擦身而过了。

学生们:“……”

盯着那人一路微笑着拐进了一楼的一间办公室,一个男生忍不住嘀咕:“这人是不是有毛病,既然不是接咱们的,笑得那么热情干嘛?”

温柔回身瞅了这群学生一眼,嘴角带了点笑意。

项小羽忍笑忍得肚子都酸了,低声笑着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不是在冲咱们笑,而是在做口部操……”

两个无线电工程系的师兄一头雾水地问:“口部操是啥?”

项小羽当场就给他们做了双唇前后左右运动,以及提高颧肌的动作。

“在正式播音前,很多播音员都会通过做口部操,充分放松和锻炼唇舌,提高灵敏度,保证吐字清晰。”

众人:“……”

温柔回头笑道:“行了,不是让你们多听多看么,刚进门就给你们上了一课,以后要是再遇见这样的,不用大惊小怪,笑着打声招呼也没什么。”

项小羽跟在大家身后,见到了省人广的副台长。

听到温老师管这位副台长叫老师,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是由她带着毕业班的学生来电台实习了。

温老师与副台长聊天,学生们则被工作人员带去了电视部门。

在这里,项小羽第一次见到了电视台的微波机房,还看到了省人广的播音员是如何用开盘式录音机制作新闻节目的。

设备比渔业电台的先进多了。

在几个可以对外公开的部门参观了一圈,项小羽对高鹤羡慕地说:“师姐,这里的环境比我们电台好很多,要是有机会,你可一定要争取留下来啊!”

高鹤的心里既紧张又期待,隔了好半晌才用汗湿的手跟她握了握,坚定地“嗯”了一声。

项小羽下午还有课,蹭着这次机会在电视台见了一番世面,她就得赶回去上课了。

回学校的一路上她都在想,电视机是个稀罕物件,她长到二十多岁才在上海见过一次电视机。

刚才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说,电视机在省城的普及率还不到1%,那么省城以外那些连电视信号都没有的地区,就更是听都没听说过电视了。

他们新闻系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看过电视的。

连看都没看过,那高鹤学姐他们要怎么制作电视节目呢?

电视跟报纸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

宋恂再次接到了他媳妇的电话,这次不是说她当官的事,而是说起了去电视台参观的经过。

听着她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讲着电视机如何如何好,宋恂打断道:“项小羽同学,你不会是想买一台电视机吧?”

“嘿嘿,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不怎么样。”宋恂这次并没有顺她的意,“买来电视机你什么时候看?你现在几乎是一周七天在学校呆着的,一个月才能回家一两天,买了电视机回去也是当摆设。”

“你不同意就算了吧。家里不给买,我就找学校要去,让班干部们跟学校申请一台电视机给新闻系的学生看新闻。”项小羽意外地好说话,又说,“我收到咱家延安写给我的信啦!”

宋恂一顿,问:“他还真给你写信了?”

他那天着急去参加考试,没时间盘问宋延安写信是怎么回事,等他再回家的时候,早就忙忘了。

“写了呀,写得可好了。他还说你要去考大学了,哈哈……”

宋恂:“……”

项小羽兀自哈哈了一阵,发现对面没动静便收了笑,她不可置信地问:“那什么,你不会真的要去上大学吧?”

“没有。”

“我就说嘛,正常人谁会去考两次大学嘛,哈哈哈……”

宋恂:“……”

对面沉默的时间更长了,项小羽的笑声再次卡壳:“你不会真的要去高考吧?”

宋恂权衡片刻,还是坦白道:“不是高考,就是省委党校进修班的选拔考试。”

项小羽“啊”了一声,她虽然不是干部,但她是干部家属,对于党校的大名也是有所耳闻的。

她连珠炮似的问:“要是能考上的话你是不是就可以来省城啦?什么时候考试啊?你准备得怎么样?两个孩子在家是不是耽误你复习呀?要不你把他们先送回去让我娘带一段时间吧?或者送来省城也行啊!”

“已经过了预考,再有两个月参加省委党校的统考,时间与高考的时间差不多。”

“哎呦,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告诉我呢!”项小羽听说他过了预考,立马来了精神说,“五一休息的时候,你别来省城了,在家专心复习吧,趁着放假我回去一趟!”

宋恂想了想,点头说:“也行。”

他也挺犯怵带着两个儿子坐火车出门的,生怕一个没看住就把孩子丢了,像电影里的春娃似的。

宋恂通过了党校预考,在外贸局内部还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骚动。

他报名的时候,大家没怎么在意,毕竟全地区只要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几乎都报名了,大家的口头禅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去碰碰运气。

然而,预考成绩下来以后,去碰运气的这些人都被刷下来了。

全地区的四区八县,预考只录取六十人,市里的四个区只有二十人通过了考试,这其中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指标。

所以,地区很多机关单位都剃了光头,一个考中的都没有。

像是他们所在的这栋楼里,外贸局、商业局、轻工局三个单位,只有宋恂一个被录取了。

平时单位里经常组织理论学习,但是几乎从没组织过考试,干部们也没觉得彼此之间有啥不一样的。

这会儿宋恂突然一枝独秀被录取了,当然就引起了好多人的注意。

尤其是那些落榜的,自己去考过,就更知道考题的难度了。

不过,听说他本来就是大学生以后,大家又同时恍然地“哦”了一声。

这就难怪了嘛。

大家觉得这个大学生副局长八成是能考上党校进修班的,所以最近外贸局和商业局的好几个科长,总来他的办公室串门。

连婷婷的爸爸都跟他约过两次饭。

这些人都看准了宋恂即将空出来的外贸局副局长的位置。

他要是真的考走了,可以向组织推荐继任人选。

宋恂被这些人闹得压力陡增,除了岑冠寿和韩雪松,似乎所有人都盼着他赶紧考上党校给人腾位置。

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可不敢打包票自己一定能考上。

他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对下面的情况很清楚,有些干部那是常年研究理论工作的,理论水平相当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拿自己的短处去跟人家的长处比,其实胜算并不大。

送走了来汇报工作的包装储运科长以后,宋恂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了,跟办公室主任招呼一声,就乘车去了南湾县委。

裴文奎退休以后,南湾县的渔业工作由苗利民接手分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