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40节(1/1)

他怎么记得当初对方来找项前进赔鸡的时候,一直跟自己说的是南湾土话呢?

“会啊,我是跟我家小徐学的。”贾桂花特意用普通话回答,说倒是能说,就是比红梅嫂子的口音还重。

宋恂险些没听懂。

不过,他也没让人家直接离开,考试的时候再说吧。

李秀云不等他问到自己就主动开口:“我不是来应聘的,我就是想跟大家一起学习学习电话机的使用方法!宋主任,你赶紧给大家讲讲吧,学会了以后,我还得回代销点上班呢!”

没有过多耽搁时间,宋恂请大家进入办公室。顺便让公司里的其他人也聚过来一起听听,毕竟这部电话不是电话员一个人的事,其他人也是要学会使用的。

公社给他们安装的是一部手摇电话机,黑乎乎矮墩墩的。

没有拨号键,只有一个手摇的摇柄。

“接听很简单。电话铃一响,大家拿起听筒直接通话就可以。主要是拨打电话的过程需要大家熟记。”

宋恂拿起电话听筒给大家演示,“首先要摇一下手柄,等待交换台接线员的应答。电话接通以后,告诉接线员,你要呼叫哪个单位。比如往渔业基地打电话,就直接告诉对方呼叫公社渔业基地。之后,接线员就会帮咱们插线转接,只要等待渔业基地的应答就可以了。”

详细地介绍完打电话的流程,他就顺势给渔业基地的尹主任播了一通电话,通知对方瑶水支公司已经安装电话了,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电话联系。

“结束通话以后,需要再摇一下手柄,以便通知接线员,可以切断通话了。”宋恂放下听筒,笑道,“整个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基本上看一遍就能学会了。所以大家不用因为不会使用电话而紧张,我们的考试重点不在这方面。”

贾桂花问:“那你们到底要考什么呀?”

她还特意去公社邮电所学习了呢,如果大家都会打电话,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她岂不是白折腾了?

“就考接打电话。”宋恂让人给她们搬来椅子,“安装了电话的事,我昨天已经通知给其他单位了。今天省渔,省食品出口公司和公社方面应该都会给我们打电话。”

“今天大家的考试内容就是每人接听一通电话,只要能准确应答,准确记录对方的通话内容,就算考试通过。”

苏瑾温声提醒:“宋主任,今天考试来了这么多人。要是大家一直在这里等电话,恐怕会耽误上工赚工分的。如果来电少的话,可能今天一天甚至好几天都考不完吧?”

“那就没办法了,着急的同志可以随时离开。”宋恂轻笑道,“为了保证考试的绝对公平,这是最好的办法。来电都是随机的,谁也不会提前知道通话内容。”

严秋实团了几个纸球过来,“大家抽签吧,到时候按照抽到的顺序接听电话。”

项小羽伸手取了一个,打开一看是三号,运气好像还不错。

“没什么事大家就等着吧。”宋恂转身坐回办公桌,开始做自己的工作,“要是电话响了,你们按照顺序接听就行了。”

十个人一等就是一上午,看着大瓦房里的职员们忙忙碌碌,而她们却只能枯坐着。

这种煎熬不是什么人都能受得了的。

尤其是序号在后面的几人,如果一天都没有一通电话,这样等下去,他们得耽误好几天的工!

要是耽误了上工,保证她们能考上也就算了,关键是竞争太激烈了。

光是知青里就有五个高中生,另外队长和支书的闺女也在,最后鹿死谁手真的不好说。

万一没考上,就是白耽误工夫。

有一个序号比较靠后的知青和一个本地社员,与宋恂招呼一声,在临近中午时退出了。

这两人刚走没几分钟,大瓦房里就响起一阵急促的“叮铃铃”声。

众人不由都停下动作望过去。

贾桂花抽到了一号,听到铃声便条件反射地站了起来,犹豫了好半晌,没敢接电话。

“要不你先来吧?我再学学。”她向旁边的人提议。

杜三泰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桂花,你怎么在这时候怯场了?可别耽误了我们单位的正事!”

“呿,谁怯场了?”贾桂花受不得激将,三两步就跑过去,一把捞起了电话听筒,“喂!喂!怎么没有声音呢?你好!说话呀!”

宋恂走过去帮她将听筒调转个方向。

听筒拿反了……

纠正过听筒方向后,贾桂花又对着话筒喂喂起来没完,仿佛对面真的没人说话一般。

杜三泰哈哈笑:“听不懂就算了,赶紧让给下一个人吧。别耽误了我们的正事!”

气得贾桂花将听筒一摔就跑了。

二号是苏瑾,她不紧不慢地拿起听筒,轻声细语地对着对面“喂”了一声。

听筒里的杂音很大,她将听筒紧紧地按在耳朵上,却只听到对面的人一直在“喂喂”地大喊。

哪怕她这边已经作出应答了,对方也仍是在不停地“喂喂喂”。

苏瑾:“……”

贾桂花可能真是冤枉的。

确实听不清。

宋恂见她半天没动静,皱眉问:“怎么回事?哪里来的电话?”

苏瑾将听筒重新放回去,也是一脸空白:“好像是出口公司的。只不过电话线路可能有问题,对方听不清我在说什么。一直喂喂个不停,最后把电话挂断了。”

她重新坐回去,等待对方的第二通电话,但是让人觉得难熬的是,过了半个小时,电话却始终没动静。

项小羽在办公室里环视一圈,缓缓举起手,有些紧张地说:“我是三号,要不让我打电话过去问问吧?”

“那你打吧。”宋恂点头,给她让出位置。

这还是项小羽第一次正式拨打电话,她在心里重复了一遍流程,才定了定神,摇了一下电话手柄。

听到接线员的应答后,她中气十足地喊道:“接线员吗?你好,请帮我转接省食品出口公司!”

等待层层转接的时间是漫长的。

足足过了半个钟头,出口公司的电话才被接通。

“你好,我是省海洋渔业公司南湾分公司瑶水支公司的,请问您刚才给我们打电话有事吗?”项小羽的声音特别大,震得旁边的人脑壳痛。

随后,办公室里的众人就见她攥着电话嗯嗯地应着。

过了将近一分钟,项小羽与对面确认了一遍,才让对方稍等,捂住话筒,转向宋恂问:“出口公司的人问咱们,23号的蟹酱可不可以量产?”

第25章

听说是出口公司打来询问土特产的电话, 宋恂哪还顾得上什么电话员考试,一把就接过了听筒。

对面接听电话的是出口公司水产组负责海味品采购的孙干事。

“宋主任,你们送来的那些土特产, 组里的同志们都一一试吃过了, 所以才拖了这么长时间给你们回话。”孙干事在电话里语带歉意。

宋恂客气笑道:“没关系, 这也说明出口公司对于出口产品的选择是严谨负责的。您今天打电话过来,是已经有结果了吗?”

对方这么久没有回信,他们本来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

这通电话可以说是意外之喜。

贾红梅等人也放下手头工作,围过来听他打电话。

“有些东西确实好吃,但是因为已经有了同类产品的供货,我们没有将那些选入大名单。不过, 你们带来的那些陶罐中,有一种蟹酱的风味很独特, 罐子上标注的是23号。另外,还有两包蟹米的品质也不错, 不过蟹米没什么技术含量, 很多生产队都能晾晒。你们那边如果可以大量供货, 我们出口公司也是常年收的。”

宋恂单手夹着电话听筒,给项爱国比了一个23的手势。

示意他去查阅之前的记录,这种蟹酱是由哪家提供的?

话筒里,孙干事还在说蟹米的产量问题。

另一边项爱国已经将之前的工作笔记帮他翻了出来,23号是田婶提供的。

宋恂挺讶异地挑了下眉。

人称“地瓜油”的田婶?

不只宋恂没想到, 其他人也很意外。

“孙干事,瑶水的这两样特产能被出口公司选中, 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肯定。社员们早就盼着这个好消息了。”宋恂先谢过了对方, 才商量道, “只不过, 您也知道,吃蟹是有季节性的。蟹酱和蟹米是否能量产,或者集中在某几个月量产,这件事我们公司内部还得商讨一下。”

“这是应该的,商讨出结果以后,尽快给我答复吧。听说你们公司正在筹建加工厂?只要你们能确保产品的风味不走样,符合检疫检验的各项指标,就可以列入我们的出口名单。”

放下电话,宋恂跟大家通报了出口公司的决定。

众人的心情跟宋恂一样,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们瑶水有土产被出口公司选中了,这算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忧的是,如宋恂所说,螃蟹捕捞是有季节性的,而且活蟹不易保存,蟹酱和蟹米想要量产很不容易。

宋恂与田婶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更不可能吃过她家的东西,还真不知道她做的蟹酱是什么滋味的,居然能被见多识广的出口公司,从上百种土特产中挑中。

“田婶做的蟹酱真那么好吃?你们有谁吃过吗?”

“没有。”所有人一齐摇头。

队里谁也占不到田婶的便宜,她不占别人的便宜就不错了。

想白吃她家的东西?开什么玩笑?

项小羽插话说:“当初她没想送蟹酱去出口公司的。还是看到我带了一块钱去一婶家买蟹酱,她才跟着凑个热闹。还让一婶分了她五毛钱……”

众人:“……”

宋恂掏出五毛钱递给项爱国。

“爱国,你去田婶家跑一趟,跟她买点蟹酱来,咱们尝尝田婶的手艺。”

听说要让他去田婶家,项爱国就犯怵地直往后退。

“要不让杜老三去吧,他不怕田婶。”

杜三泰不接话,直接背过身去。

笑着将项爱国推出大门,贾红梅不忘叮嘱:“暂时先别告诉田婶,出口公司看上了她的蟹酱。就说咱们外来的小宋主任想买点蟹酱换换口味。我怕她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

项爱国不情不愿地出了门,心想,早说晚说都一样,只要他们想用人家的配方,必定是要被她狠宰一刀的。

“马上就是捕捞梭子蟹的时节了,如果真能趁着这次机会制作蟹酱,给出口公司供货,也是个不错的路子。”严秋实对这件事保持乐观态度。

杜三泰却要保守许多:“呵呵,螃蟹虽说不是离水即死的,但也挺不了多长时间。下个月正式进入吃蟹旺季,咱们的生产任务里有一部分就是捕捞梭子蟹的。到时候肯定得先可着活蟹供应,做蟹酱和蟹米太耗费原料了。尤其是蟹米,四十斤螃蟹才能出一斤蟹米,谁有那个闲工夫弄蟹米呀!”

“我说老杜,你怎么总是打退堂鼓?”吴科学已经摸清了他的路数,“什么事还没开始做,你就先否定。这样多影响士气!全村这么多人,壮劳力没时间弄蟹米,老人孩子难道也没有空?办法总是要想的嘛!”

宋恂听着大家发言,一时没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