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55节(1/1)

有些大族找了门路,托人上书,参奏师诸和跋扈,可惜天子此刻还在抓紧时间处置自己离京时遗留的各类问题,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暂且到不了温晏然的案头,与此同时,师诸和因为剿匪的缘故,却可以向建平不断传信,导致本来的两边角力,一时间变作他单方面的狂野输出。

当地的豪强大族苦不堪言,他们想要了结此事,然而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没起到丝毫效果——若是送贿赂,师诸和不但不会收下,还会将赠送之人直接抓捕,并认定对方跟流匪也有勾结,若是找有名游侠刺客行刺,那些人本事再大,也难进入军营作乱。

更让他们无可奈何的,是随天子前往西夷平乱的宋南楼,如今已率大军返回。

战胜之师,其势难当,见到这一幕,心怀二意的豪强大族们只得暂时偃旗息鼓——金氏跟汤氏已然族灭,师诸和此人又难以动摇,强弱之势如此明显,还是弃卒保车为妙,不过他们虽然表面选择了忍让,内里却不肯罢休,私下里已写信给温鸿,求他代为主持公道。

师诸和那边倒有些可惜,不过前营附近已然安稳,要是再想做什么,容易引来郡守一级的重臣,也只得遗憾地暂时收手。

北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这段时间内,虞州武徵郡,也就是温鸿的地盘,近来有不少面目陌生的使者来来往往。

官邸当中。

温鸿听说了其他人的请托,觉得有些为难,便把自己的幕僚张并山喊来共同参详。

张并山在评论区的名字是“料事如神”,他虽然工作水平不大令人满意,却有一颗积极为主君出谋划策的热心,听完温鸿的问题后,向前拜了一拜,道:“这有何难,下吏有一策,可以为府君解忧。”

温鸿伸手虚扶了对方一把,道:“并山细细说来。”

张并山:“那些人所想,不过是将师氏小儿的昏暴之举上达天听,然而……”顿了顿,到底是心怀畏惧,把对天子的直白批判之语,改为了委婉一些的措辞,“然而建平那位赏罚不明,就算晓得师氏小儿做了什么,也未必会加以责罚。”

温鸿眯了眯眼:“既然无用,那自然不必跑这一趟了。”

张并山摇头:“结果虽然无用,不过区区传讯之事,府君倒可以答允帮忙。”

温鸿笑:“难道建平还会有人帮他们说话不成?”

他自己固然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旧交与故吏在京中围观,然而替温鸿说话是一回事,替那些北地豪强说话是另一回事,师氏虽然没落,到底是老牌世族,京中官吏素来以身份自矜,多半不肯替那些人张目。

张并山道:“联络朝官不易,但联络一些家世不足之人却没那么困难,府君此刻答允伸手相助,正好能让那些人欠府君一个人情。”

温鸿闻言,默然不语,似在思忖。

虽然私室当中并无外人,张并山依旧压低了声音:“据说天子时常于天桴宫中逗留。”

很多人都晓得,选择进入天桴宫的道官们大多在家世上有些欠缺,比起一般的朝臣而言,更容易为外物所动摇。

张并山道:“他们既然来请托府君,自然要出些钱财力气,就算最后没能说动天子,府君却正好借机跟天桴宫那边结交一二。”又道,“若是被咱们说动之人当真找到机会,在天子面前陈诉,以当今小皇帝那多疑的性情,多难会觉得温惊梅居心不良,若是此人行动提前被温惊梅所察觉,自然会受到责罚,那也正好为府君所笼络。”

他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借用那些豪强大族的钱财,来替温鸿拓展人脉。

温鸿捋着胡须,微笑点头。

*

温晏然回京不久后,就一口气拿到了好几位大臣的荐表,而被这些人共同举荐的对象正是杜氏的千里马杜道思,她与崔氏崔新白乃是挚友,此前也跟温谨明有些往来,此前因为守孝的缘故,没能去对方幕下为吏。

在知晓友人的死讯后,杜道思特地绕道去南地祭拜了一场,耽误了时间,等进京之后,天子早就抵达了武安城,是以直到最近才终于得到了职位。

——因为崔新静被留在了台州,温晏然就让杜道思填补了前者留下的舍人位置,待在禁中替自己草拟诏书。

杜道思不愧是与崔新白齐名的才德之士,知识储备丰富,性格爽朗,温晏然也愿意多见见对方,穿着常服的少年天子看着这位朝廷中的新人,忽然想起了之前被派去南地的原中书舍人高疏,觉得此类天子近臣还真是更新率相当高的一个职位。

正常来说,舍人的任职时常还应该更长一些,然而温晏然手上缺乏心腹,近臣们参与各类机密事,天天在她眼前晃悠,很容易获得信任,然后外放为官,当日袁言时推举王有殷,也是将之举荐为舍人。

天幕上阴云密布,外头的雨里夹了冰珠,风声雨声,吹得檐下铁马一阵乱响,巳时一刻,在西雍宫前殿开小朝会的大臣们告退离开,温晏然自去侧殿批奏折,她手边放着宫人们奉上的水果,那是一盘被切好的香瓜——在这个季节,香瓜算是颇为难得的水果,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在外头基本已经购买不到,只是太启宫内的暖房内还存有一点。

厉帝时期,奉给天子各类水果点心总是能同时铺满好几张桌面,等温晏然登基后,这个规矩就发生了变化,少府以为天子喜爱节俭的作风,唯有温晏然自己知道,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个时代基本就就没什么她爱吃的零食……

午时二刻,用完膳的天子决定外出散步消食,作为一个996社畜,温晏然把自己养生的习惯从现代带到了这里,她早早换了秋季的衣裳,临出门前,池仪替天子取来一件鸟羽编成的披风,又让小宫人撑开大伞,随在皇帝身侧。

走到半路,温晏然忽然轻声道:“建州都开始下冰雹,北地大约已然下雪了?”

池仪等人随侍在天子身边已久,晓得皇帝只是自言自语,并不是当真在询问谁,果然,半晌后又听见天子笑了笑:“也不知东边的年景如何。”

池仪心中明白,天子早已将东边的事情放在心中,依照她的估计,大概本月内就会有所动作。

温晏然在宫中信步闲走,遥遥看见了天桴宫的外墙,恍然止步,然后笑道:“原来都走到这里了,那便过去向国师讨一碗热茶。”

她熟门熟路地走到了温惊梅的书房内,随行宫人替天子解下披风,先抖掉上头的水珠子,才在炉子上烘干。

书房木案上,温惊梅原来那套琉璃棋子被皇帝拿走,如今放着的是少府新送来的玉质棋子。

听得天子驾临的消息,身为本地名义上主人的国师自然过来拜见,温惊梅看着愈发具备帝王威严的新君,心中也颇为欣慰——温晏然虽然比不上同族的温循体格殊异,但她自病愈后,就一直注意运动,有事没事就在宫内晃悠,平常还有禁军陪着练练兵械,虽然武力值离能上马战斗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与刚登基那会相比,明显健康了不少,虽然只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从轮廓上也已经能看出高挑的影子,外表虽然略显稚嫩,不过单以气质论,反而比厉帝更为稳重。

温惊梅回忆往事,最开始这个天子人选当初确实是奉先帝之命卜算出来的,可他虽然是国师,平素也不觉得自己卜算水平有多高超,当初这么做,仅仅是尽责而已,没想到居然挑中了这么一位千载难逢有道明君。温惊梅左思右想,觉得唯一合理的解释大约是天桴宫果然被温氏的列祖列宗所庇佑……

“陛下似是有些清减,如今国事繁忙,饮食上不要过于克制才是。”

温惊梅本不是多话之人,因为与新帝比较熟悉,才额外说了一句。

温晏然笑道:“宫中的膳食,其实不大合朕的口味。”御厨炒菜的水平有限,这个时代各类佐料也少,她近来吃饭的时候,心中总是浮现其对现代方便面调料包的深刻怀念。

对于天子的饮食偏好,温惊梅也听过一点风声,当今皇帝在所有跟享乐有关的事情上都表现得异常自制,先帝偏好的各类珍贵食材一概不用,本来少府那边为了给天子进补,还进了五色药石,结果还没送到桌案上就被退回。

——所谓的五色药石是紫水晶、硫黄、雄黄、褚石和绿松石,这个时代,追求长寿的富贵人家会将五色药石磨成碎屑,混在露水中服下。

温晏然:“……”

她第一次听到少府要自己吃石头的时候,差点以为这些人被温鸿等人买通,打算谋朝篡位。

近来温晏然多召任飞鸿伴驾,此人性格敏锐,也发觉了天子在吃饭上兴趣聊聊,为了替主君解忧,当场然后热情地推荐了西夷的特色菜:炒小白虫。

任飞鸿口才不错,将炒小白虫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后,同样被留在宫中用膳的杜道思高长渐等人,全都默默放下了筷子,失去了所有胃口。

至于温晏然倒是面色如常,她虽然拒绝了任飞鸿的推荐,全程也是面不改色地该吃吃,该喝喝——别说仅仅是描述,就算真那一盘虫子上来温晏然也无所谓,身为现代人,她什么没有见过……

皇帝自己不打算进补,温惊梅自认为在医道上缺乏建树,也就没再深劝,只给天子倒了一杯刚煮好的姜茶。

温晏然饮了一口,忽然道:“兄长身边那个小道官呢,怎么没有见到他?”

因为皇帝喜好清净的缘故,只要温晏然在天桴宫,温惊梅就不大将随行之人带到殿内,一般只让那些小道官在廊下侍奉,然而仅仅如此,天子也清楚地记住了他身边之人的面貌,其心思之细腻,当真令人心惊。

第88章

温惊梅回禀:“他正在房内抄经。”

说到这里,温惊梅站起身,敛衣向前郑重一礼。

温晏然不等对方开口,便笑道:“罢了,那也是人之常情。”

看温惊梅的神情,她自然能猜到,那个小道官没受住诱惑,跟北地有了些往来。

天桴宫的地位超然,却没什么实权,除了国师以外都不重要,里面的成员在家世上也差着一些,等温晏然登基后,却摇身一变,变成了当今天子时常往来的地方,北边选择从此处下手,成功率其实挺高,奈何这里的主官是温惊梅,此人素来对一切可能加深自己在朝廷影响的行为都严防死守,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有所察觉,然后便立刻打发人去抄经静心。

温惊梅将之前抄拣到的书信呈上,任天子检验。

温晏然随意随意翻看了一下,目光在落款处的理论上属于温鸿的私章上停了片刻,笑:“兄长以为,此事是不是皇叔所为?”

温惊梅垂首:“事关重大,微臣不敢妄言。”

温晏然先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才道:“朕此前多闻皇叔忠直之名,此事不去深究,也晓得那些信件定是旁人假托他的名义仿造的。”又拿起信件,细细看了一会,道,“兄长信不信,若是令人查验,信上的笔迹与私章一定都是旁人仿照?”

温惊梅闻言,也笑了一下:“陛下圣断如明。”

书房中的两人都对温鸿有一定了解,十分清楚此人的打算——书信确实来自武徵郡没错,然而温鸿写信时,却刻意留了些破绽,预备着若是被建平察觉,可以借此翻盘,并进一步取信于天子。

温晏然微微摇头,将信放了回去。

“朕听说过皇叔所作所为,他昔年被派去武徵后,就一直用心经营地方,收拢权势的行为倒也有一些,若非如此,也不易施政,而且如今人人如此,皇叔委实不算过分……”温晏然的目光在面前的国师身上一扫而过,轻笑一声,更正了说法,“除了兄长以外,基本人人如此,皇叔做的也不算过分。”

温惊梅面无表情:“……陛下谬赞。”他的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自幼行走宫廷,看多了手足至亲间的生死之争,所以纵然如今身居国师之位,又受到天子的倚重,依旧完全不想进入朝堂中与人争锋。

温晏然看向桌案上的棋盘,轻声自语:“既然身在局中,又怎能不筹谋一二?”

世事如此,纵然有心安稳,天下大势也容不得他们安稳,温晏然听袁言时讲解过上一代的历史,虽然对方用词含蓄,她也慢慢对厉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了颇为清晰的了解,是以完全不奇怪为什么如今四处都是作乱之辈——就算没有野心的人,看见厉帝那样的君主,也非得生出野心来不可。

理论上就算有忠心的大臣因为世受大周之恩德,所以会愿意维护正统,在经过先帝的挫磨之后,个人阵营也容易从忠于大周转变为完全的中立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温晏然有时会想,倘若她与泉陵侯,王游亦或温鸿之辈易地而处,难道就不会想要奋力一搏吗?如今自己名分虽定,然而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天子不说话,温惊梅更不会出言打破此刻的沉默,最后还是内侍过来,提醒皇帝现在时辰已经不早。

温晏然点了点头,向国师道:“近来太学有考试,到时候让那小道官也过去一趟,若是他能够通过,就去朝中任职。”

那小道官有野心,年纪也不大,等此人一步步在朝中站稳脚跟的时候,大约就是她开始在昏君道路上狂奔的时刻,温晏然琢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现在不止要努力收权,更要为自己的长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惊梅闻言,当下深施一礼,同时心中叹服——新帝行事严峻中也不乏宽仁,这才叫人心甘情愿地为她效命,就像崔氏陈氏,他们如此奋不顾身,固然有想为家族某个前程的意思在,其中也有对天子的真心敬佩。

临行前,温晏然忽然又回了下头,向国师微笑:“建平冬日来得早,兄长注意防寒。”

温惊梅立在门口,袍袖被微风吹动,他一直保持着恭送的姿态,直到看不见天子的背影才返回,事后又去见了那个小道官,将皇帝的裁决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此人。

对方先是惊惧,随后又是不敢置信,大悲大喜之下,最后竟伏地哽咽:“陛下宽宏若此,今后必不相负!”

*

温晏然走到西雍宫门口时,内侍过来禀报,说杜舍人已经到了。

杜道思看见天子步入殿内,对方深色的披风表面沾了些几点雪花,愈发显得黑白分明——这段时间以来,她已经与皇帝相处得比较熟悉,日常相处时少有避忌,今天温晏然回来之后,果然也让杜道思跟着进了内室,以便在自己转去披风后头换衣裳的时候,也能跟臣子商谈政务。

——温晏然知道许多世家出身的大臣都注意礼节,是以平常反倒随心而行,想方设法加深那些人自己是个昏君的正确印象,然而有先帝做对比,所有行为都始终没能收到她希望的效果。

“杜舍人,替朕拟旨。”

虽然知道天子看不见,杜道思依旧微微躬身,表示奉命。

温晏然的声音从披风后头传出:“迁卢卿为户部尚书,吏部那边……先把礼部的郑卿调入吏部为侍郎。”

卢沅光此前只是代掌尚书事,如今总算是凭着功劳升到了一部主官的位置,至于郑引川的情况又有所不同,郑氏本是原来七皇子的外家,灵堂那日突然被天子升的官,等于是无功而得厚赐,郑氏明白自己已然预支了报酬,家族后续会有什么发展,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表现——当今天子实在与先帝不同,面上声色不动,心中却自有成算,其人不发作则已,一发作则石破天惊,两厢对比,崔氏归附的时间虽然比郑氏要晚,然而崔新静在情势不明的情况下,甘冒大险前往台州,如今又留在当地为天子约束西夷,她人不在建平,却靠着那些功劳,带着整个家族踏踏实实地在中原一带重新站稳了脚跟。

郑氏没有崔氏那样不顾生死的魄力,却也明白应当谨遵天子之命行事,如今郑引川得知调令的内容,明白自己顶替了昔日李增愈的职位后,终于松了口气,觉得自家现在可以说是勉强被皇帝划归到了能用之人的圈子当中。

吏部安稳了没多久,温晏然又查看之前修河渠的工程情况,她并不是想知道流波渠修建进度,毕竟这一点面板上已然体现得非常清晰——

[系统:

工程[流波渠]已完成:35%;]

略过所有有关河渠情况的奏报,温晏然真正想知道的是,周边道路的修整情况。

也许是因为工程量比较小,又或许是被算作了[流波渠]工程的附带内容,系统并未将道路修整详情告知玩家,温晏然只能询问工部官员,并派市监中的内官前往查验。

厉帝一朝,民生废弛,一些道路也因此年久失修,直到温晏然登基以后,因为流波渠的修建需要从各地调运物资,靠近建州的主要驰道才因此顺便被修缮了一番,以便提升运输速度,除此之外,温晏然还调整了一下大周的驿站设置,她早先只是在近京的亭驿中备下快马,方便往来通讯,之前巡幸武安的时候,把这种飞马穿书的模式拓展到了丹州,因为收效显著,所以早在返驾之前,就开始在东,南,北三条线上继续改造,南边开拓得最远,不止青徐之地,连冲长庆邑都一样设了飞马,而那里所使用的马匹还是怀仁将军萧西驰率庆邑部,借着天子圣寿的名义送上的礼物。

北地的情况不如南地,不过起码一直到温鸿所在的武徵郡附近,亭驿都按照温晏然的希望被改造了一遍,至于东边那块地方,快马只能铺到前营附近,至于再后面一些的区域中,亭驿内正常的吏员多有空缺,连旧日秩序都难以维系,根本无力另外饲养马匹。

对此,温晏然因为明白东部的情况,所以并未发明旨问责,但地方上却反而写了奏折送来,说是年景不好,希望皇帝能暂停驿站改建等事,免得继续增加当地财政负担,并免掉他们这一年的税赋。

有了之前南地两郡雪灾的故事,这一回卢沅光没有轻下决断,而是细细查验,才将结论奉上。

与此同时,温晏然也在翻看东边送上来的奏折以及市监传来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