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52节(1/1)

她顺手打开了游戏面板,开始检查最新信息。

[系统:

[战争][西夷之战]大捷。

玩家达成成就[*当前内容不予显示*]。]

温晏然:“……?”

她记得之前成就不还显示得挺正常,怎么这回又突然不对劲了起来?

要是系统具备与玩家正常交流的能力的话,肯定会对现在的宿主发出悲催的嚎啕声——上次战败时积攒的力量虽然还没耗尽,奈何本次成就中[英主拨乱]里的前两个字,属于《昏君攻略》里需要被严防死守的屏蔽词……

[系统:

支线任务[西夷之战]结束,玩家成功存活,祝您游戏愉快。

备注:威信数据已更新,请在[个人信息]界面中查看。]

温晏然穿越前,曾经看见有人在评论区提问,为什么每次成功完成游戏任务后,刷出的提示都是“成功存活”。

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答,最高赞的回复是在《君王攻略》里,当皇帝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刚登基就被刺杀的玩家大有人在,如果没能快速提升个人威信的话,甚至可能触发被内侍鸩杀的be结局。

温晏然穿越后,也切实体会到了威信的重要,在某些情况下,皇帝的威信可以视作一种行动货币,如果威信足够高,就能让大臣们同意本来不会同意的行为,当然在此期间也会消耗一定的额度,她之前强行御驾离京时,中部威信直接低到了60,职业加成则由10变5,等战败的消息频频传来时,更是一度跌破了50。

正常情况下,玩家在中枢威信持续下降时,应该回建平坐镇,幸而被温晏然托付国政的三个重臣里,宋氏忠直,国师谨慎,袁氏从心,他们虽然忧虑前线战事,每日依旧兢兢业业上班打卡,而负责粮草后勤的卢沅光在两郡雪灾的事件上便被皇帝折服,早存了为温晏然效死的念头,而负责统领禁军外卫的又是忠心耿耿的燕小楼,建州腹地才没有引发动乱。

温晏然想,她登基的时间还是太短,导致威信数据有点虚高,一旦遇到逆境,就会飞快下降。

接着温晏然又打开个人信息界面,查看最新情况——

[威信(中部):90 20(职业加成)

威信(南部):50 20(职业加成)

威信(西部中立势力):30 20(职业加成)

威信(西部敌对势力):50 40(职业加成)]

在台州全境平定后,西部的信息分成了两条,温晏然能理解西地现在还有不少自己的反对势力,毕竟建平大军刚刚在战场上砍了一堆人,作为阵营首领,绝大部分的仇恨值被算在她脑袋上也挺正常,然而让温晏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的威信在敌对势力那边反而比中立势力要高?

作为西夷的野心家,扶何汸此刻若是在天有灵,知晓天子现在的想法的话,必定会让对方反思一下自己都对反对势力做过些什么……

战争已经结束,[战争沙盘]中的信息自然停止更新,温晏然检查着最后的数据,发现她手下的兵卒数量比之开战前,还要多了将近五万人。

对兵事确实还处于初学者阶段的温晏然,此刻还未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建平在得到完全胜利的同时,也成功避免了己方势力遭遇太大的损伤,陶驾等人私下谈起天子时,总会把温晏然跟古时那些早前一点军事经验都没有,但一上战场就焕发异彩的名将做对比——果然是天佑大周,才给了他们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君主。

确认过数据的温晏然又回到屋子里继续批奏折,她召了崔新静,任飞鸿,高长渐等人过来,与之商议西夷的善后问题。

温晏然:“朕已经想过,此前西夷官职总是私相授受,从今往后,但凡有品级的官位,都需由朝廷派遣,如今可先多选丹台两地人到建平太学中读书,经过考核后,再行授官。”

任飞鸿道:“请问陛下,西夷本地土人,是否也在被选之列?”

温晏然:“土人士人,都是朕之百姓,自当视为一体。”

任飞鸿闻言,微微敛容,起身朝天子施了一礼:“陛下圣明。”

温晏然笑:“任卿且坐,私下相见,不要如此拘礼。”又道,“随后自然要规范法度。”

她从奏折中挑了数份出来,分别记录了从中原迁至西夷的本地豪强的不法行为,以及西夷土人大族横征暴敛的事迹。

温晏然道:“先后将这两批人明正典刑,并借此告知百姓,无论是中是夷,官府都不会两样对待,今后当在此地设立学校,教化百姓,使其知晓中夷本为一体,若是夷人愿意更易姓名,改做中人装束,官府可以为之更改户籍,若是不想待在西夷,打算内迁,也可为之安排。”接着笑道,“朕近来也找本地乡长过来询问,西夷山林特产不少,像扶何氏,就十分擅长使用外伤草药,至于都市等族,又擅长织锦,此后可以广开商路。”

任飞鸿面色微动,到底是记得皇帝之前叫她不要拘礼,才忍住了没有多言。

天子先收西地之权于中枢,又以道德教化之,以律法约束之,以改籍分化之,同时还诱之以利……想到此处,任飞鸿忽然有些释然,她如今彻底不再为扶何汸当日不听自己的计策而心怀不满,毕竟有天子这样的对手,就算扶何氏所有行动都依照自己的计策行事,顶多也只能多拖延一些时日,不但影响不了大局,反倒会徒增伤亡。

高长渐拱手请教:“此事千头万绪,不知陛下派何人前往?”

他这个时候开口,便是有自请留在此地为官的意思,高长渐乃是建州高氏出身,本身就颇具名望,说不定能破除万难,将天子的政策推行下去。

温晏然微微一笑:“都到武安了,朕当然要亲自去一趟台州。”

高长渐闻言微怔,随后行礼称是。

五日之后。

被朝臣们劝说应当返京的天子仪驾,在钟知微等人的护卫下抵达台州。

不知下了多少时日的细雨竟然停了,天空难得放晴,天子的车队从街道上缓缓行过,抵达了原本属于王游的刺史府邸,然后传令下来,说皇帝本人会在此召见西夷本地官吏、望族首领以及普通百姓,事后还会亲理狱讼。

最先获得面圣资格的还是王游,她在侍卫的搀扶下缓缓前来,走到半路忽然停下,眯起眼睛,遥遥望着天子所在。

此时此刻,王游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复杂至极的情绪,自己分明应该更为怨恨对方,但在即将见面的时刻,却感到了一种深刻的敬畏,似乎有什么沉重的事物,压在了她的心脏之上。

一位穿着内官服饰的少女向王游走来,客气道:“陛下召刺史觐见。”

——西夷虽然战败,但处置的结果还未颁布天下,台州刺史的名头如今依旧被顶在王游的脑袋上。

温晏然召见王游的地点是刺史府前厅,对于这个地方,王游本该十分熟悉,如今感到一种浓郁的陌生感。

主人改变,府邸自然也随之改变,直到今日,背离中原多年的台州,才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或许是因为今日是一个晴天,前厅的所有门窗都被打开,内外都很亮堂,王游慢慢走了进去,她还未看清对方的形貌,便觉得内室猛然黯淡了下来,所有光芒都只汇聚在那穿着鸦青长衫的少年君主一人身上。

——厉帝喜好纹绣华服,新帝的服饰却出人意料的简素,腰上没有佩玺也没有佩玉,头上用来束发的也不是旒冕,而是一顶普通纱冠。

王游恍惚中跪拜下来,她总觉得即便不是在府中相见,而是在外面的街道上相见,自己也一定能在第一时间明白过来,面前的人便是当今的皇帝,大周的天子。

——何为帝王风度,这便是帝王风度!

温晏然给王游赐了座,详细询问对方台州事务,从气候问题,农作物问题,百姓生计问题,一路问到人事任免,各族争端,对方受召而来的时候刚过午时,直到快就寝的时刻方才起身告退。

临走前,王游忽然再度伏身下拜:“罪臣幼女,此前已随崔舍人入京……”

温晏然不等对方说完,便点了点头:“王卿幼女既然已入太学,朕今后自会好生教养于她。”

王游以额触地,三拜之后方才起身——如今天色已然黯淡下来,她却莫名觉得,白昼时明亮的阳光,此刻依旧凝聚在天子身上。

在召见外人的时候,钟知微一直立在天子身边充当背景板,能不开口就绝不开口,此刻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陛下今年才刚满十四,人家王刺史的幼女今年已然二十多了……

第83章

温晏然抵达台州后,翻阅本地卷宗,从里面挑了些典型的事例来公开处置,她提前将风声放出,又令池仪张络两人留意,熟知西地形势的任飞鸿协助,并嘱咐禁军从中配合,果然,此地某些大族打探到消息后,一面送重金贿赂权贵,一面又开始暗中鼓噪,想要串联举事,还有些打算带着财货潜逃。

池张两人冷眼旁观,看着火候差不多,带着禁军将人一股脑包圆,他们到底是评论区留名的权宦,虽然掌权未久,已经流露出日后杀伐果断的风范,不以中夷为分,将那些悖逆之辈尽数斩杀,事后在城门外头堆了一座京观加以震慑。

大臣们见到这一幕,战战兢兢之余,自然猜到那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台州既已归附,天子是想借此向此地人传达一个信号——不管是中原人还是西夷人,只要遵循法度,就是大周的百姓,若不遵循法度,官府收拾起来也不会法外留情。

天子一面以武力震慑台州,一面不忘温言安抚,连日来召了不少本地各族首领前来面圣,温晏然记得评论区提到过,天子的身份加成有着相当玄学的力量,在直面旁人的时候会产生特别的效果,只要中枢还保留有一定威信,就自带说服力max光环,有时候玩家想要推行某些政策,臣下们本来不同意,但若是能触发“私下相谈”的选项,对方的态度便很容易产生变化。

温晏然把本地许多乡中耆宿汇聚到刺史府中,当着他们的面把经过崔新静润色的中夷一体政策重新讲述了一遍,包括将授予官职的权力收归中枢,与此同时,西夷本地人无论血统如何,皆可凭本事进入太学,事后还会开通商路,并帮助本地人改籍内迁等等,

这些政策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温晏然原本还想来点威逼利诱的手段,令这些人不敢明着有异动,结果整个商谈过程却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基本上她每提起一个话头,对方就连连叩首,表示自己一定谨遵陛下圣谕,全程根本没有流露出丝毫讨价还价的意图。

其中有一个人叫做都缨,池仪等人查过对方往日情状,据说经常口出怨言,对建平也满是不屑之意,年轻气盛时还公开宣扬过要生啖厉帝之肉,今日有机会面圣,却连坐都坐不稳当,唯有跪伏在地上,才稍觉安心。

她还不算态度变化最大的一个,有一位黎氏的旁支族人此刻正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同时连连顿首,额上甚至出现了血迹:“陛下,草民今日亲聆陛下教诲,已是死而无憾!”

坐在上首的温晏然到底因为看过评论的缘故,有些心理准备,全程端住了皇帝的架子——职业光环,恐怖如斯,评论里说的果然都是干货。

至于身边的蔡曲等人,表情一时间有些飘忽,他们这些内侍往日总被前朝大臣说谄媚君上,如今方才明白,谄中自有谄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相比于西夷的奔放,建平这边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太过含蓄。

本地耆宿被送走后,蔡曲将建平那边的信件呈上,温晏然本来没打算现在就处理,看见信上的印鉴,直接拿了最上头的那封拆看——当朝的御史大夫在奏折中夹了一封私信,里面的内容与她往日行事作风一般干脆利落,贺停云表示自己居于高位,深感不敢,是以自请外放到台州。

内侍们看见,天子的目光在信纸上停了半晌,然后微微笑道:“不愧是贺卿。”

温晏然记得贺停云别称贺停职,她现在已经知道,评论区里的昵称跟总结都是玩家们基于整部作品的全部剧情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贺停云此人大约是一个前期努力工作,后期闲散摸鱼的人,正好完美符合自己先集权再当昏君的要求,加上西边确实缺少人手,自然同意对方的调任请求。

贺停云如今已是御史大夫,单以官位看,算得上位极人臣,然而她能得此高位,全因当时在灵前一剑刺死了前七皇子,其人能力固然不错,但贺停云也深知,自己上位太快,根基不稳,早就存了外放出去的心思,正逢天子收服西夷,又新定下一些策略,正需要一个性格强横的能吏过去坐镇执行,她好歹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御史大夫,正适合过来威服地方。

温晏然允了贺停云过来,任命对方为台州刺史,并给对方加了光禄大夫的虚衔,表示贺停云跟往日一样都是天子的心腹之臣,此次调动也全然是因为西地缺人,而不是刻意降职。

除了任命新刺史之外,温晏然也开始着手处置之前谋反的四族——在大周,谋反理论上是死罪,但在实际操作里,却存在不同的判罚标准。

这也跟如今法度废弛,天下不安有关,温晏然之前那几任同行在治理国家上都没起到什么正面效果,地方上的各类罪犯数量过多,贫民食不果腹,逐渐沦为匪类,有时候一乡一地之人,要么是豪强,要么是逆贼,主官过来,简直无从处置,再加上这个时代人口珍贵,最后只能赦免。建平师氏在外任的时候,曾就此写信劝诫天子,表示天下疲敝,但症结并不只在地方,更在庙堂之上,厉帝心中不满,虽然没有把师氏也流放边地,但也多有打压,直到那个上书直言劝谏的郡守自缢身亡,才算了解此事。

换到西夷这边,王氏,黎氏,劳氏以及扶何氏四族的田地家产当然都被抄没,参与谋反的主将中,扶何汸黎怀刀等人已经亡故,劳氏嫡系继承人已然身死,首领也病倒在床榻上,王游更是干脆,她见过天子后,吩咐下属此后要尊奉建平之命,然后令身边心腹将自己首级割下——大周风俗,一些有身份的官吏若是犯了重罪,朝廷不会一开始就把人拿下法办,而是先给点暗示,若是对方愿意自戕,就不再追究其家人。

王游知道谋反之事难以尽赦,事到临头,只求建平看在自己也存有配合之心的份上,稍加宽宥。

眼看以王氏为代表的四族都元气大伤,中枢那边果然也没有下死手,他们到底不像当初统领禁军的季氏那样,闯入宫禁中作乱,反而自始至终被天子玩弄于股掌之上,事后族中不太重要的旁支判了徒刑,至于嫡系,明面上按死罪论,却可以用财货赎免减等,温晏然亲自替王氏的几个小辈付了赎罪钱,又给他们在建平郊外指了一块地方结庐守孝,等孝期结束后直入太学。

除此之外,四族的族兵部曲等存有一战之力的人马,大半已被建平俘虏,剩下的也解除了战事装束,被圈起来等候发落。

王有殷过来:“外面钟将军请陛下示下,应当如何处置西夷降卒。”

温晏然没有立刻给出回复,想了想,道:“趁着朕还在此地,先清查一下本地田亩。”又道,“至于那些降卒,不若尽数迁到南地安置。”

王有殷闻言微怔,这件事情实在是出于意料,她一时没能做出反应,迟了片刻才应声称是。

作为一个颇具眼光之人,王有殷倒也明白天子的想法——西地势力盘根错节,如果把人留下,恐怕死灰复燃,倒不如从原来的居住地迁走,打散了安排,然后再慢慢处理。

大周此前也多次安排过边人内迁,但从没有像今次这样,一气迁移那么多生民,而且台州位于大周西边,与南地相隔极远,路途中的各种损耗,以及如何组织安排也是一个大问题,若是旁人这么说,王有殷必定不信,不过天子登基以来,许多事情都出人意表,万一对方决意如此,他们也只得奉命而为。

温晏然安稳地待在刺史府中,大约五日之后,西夷田亩的初步清算结果就放到了她的案头。

王有殷跟崔新静同时侍立在侧,第一时间得知了清算的答案:仅仅西夷一地,田亩数量就将近一亿。

刚听到这个数字时,王有殷的心跳都停了一瞬。

台州山林多,疆域也广阔,一个郡的面积就抵得上中原那边半个州,此前报上来的田亩数量是三千万,本来已经足够丰饶,如今三千万直接变成了一亿,只要此地照常缴纳税赋,府库便大为丰足。

与此同时,王有殷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天子此前要透出风声,说要将降卒南迁——本地人肯定不愿意背井离乡跑那么远,而且经过这场战事后,他们有明白天子此人既不吃软,也不吃硬,是个难以动摇的性子,于是便想了个折中的方式,把台州的田亩数照常报上来,如此一来,中枢明白西夷本地需要足够的人口耕种田地,纵然要迁徙,也不会一口气迁走那么多青壮成丁。

王有殷心中思绪万千,面色却纹丝不动,恭恭敬敬地垂手侍立于侧,果然听见天子笑道:“既然如此,那且不必将人尽数迁走,只从中挑选一些罢了。”

对面的崔新静目光微动,稍稍躬身,显然也是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温晏然缓缓道:“西夷方定,治理之策当与中原不同,今后要在此地多设屯田官,那些清查出的无主田亩,都收归官有,令各地郡守编户齐民,按每户成丁数量发放田产,家中丁口去世满一年后,田地再重新收归官有。”又道,“此地税赋,也按田亩多少收取。”

她这句话其实是把大周延续多年的人头税改做了田亩税,然而有了按丁口数量分发田产的前提条件,王有殷与崔新静二人,一时间竟然都未反应过来,只以为这是天子分化西夷势力的政策。

——温晏然虽然偏科,也知道“摊丁入亩”跟“火耗归公”两句话,她相信只要自己步子迈得足够大,就一定会顺利地栽进坑里,如今大周的忠臣势力还十分强大,她要是昏庸得太明显,难保不会被人找机会架空,最佳的选择,还是做一些看似对大周有好处,实际上负面影响巨大的行为。

温晏然明白,改革一定要符合当前社会关系跟社会生产力,所以她相信,不管摊丁入亩有多少好处,自己现阶段也必定不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就在此时,沉寂已久的游戏系统再度闪烁了一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更新标志,大约一个时辰后,完成更新的游戏面板在[战争沙盘]下面,多出了一个[地方产出]的新界面。

[地方产出]里头也只有唯一一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