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42节(1/1)

黎氏家主没有立刻说话,但此时不出言反驳,便是有默认之意。

黎氏族人心中愤愤,王氏一族在血统上本就更偏向中原那边,若非王游本人过于强横,他们昔日便不会拥戴此人为主,如今王游年老,她膝下三个孩子也都是庸碌之辈,正是重新瓜分台州势力的好机会,不料建平却横插一杠,摆明车马为王氏撑腰,他们已经等了那么久,又怎么会甘心继续为人所制?

第64章

黎氏族人愤愤道:“若非王氏私下已经投效了建平,中枢那边难道便会轻易给出一个校尉来?以此来看,王氏之后怕是不再可信了!”

边上一人道:“不可信的又何止是王氏!”低声道,“据家人打探,建平那边来的远不止明面上这些,还有些人刻意易服改装,不知去了哪里,此刻尚没有查探清楚。”

之前那人闻言,面上露出些又惊又怒之色:“你的意思,台州这边与建平有所勾连的,不止王氏一族?”咬牙半晌,恨恨道,“既然他们私下如此行事,也须怪不得我们不顾往日的情分了。”

建平那边派使者前来台州授官,而接受官职的又是王氏族长之女,数日间便传遍台州。

校尉的官职虽然比不上将军,却也有着统兵之权,王氏得了这样一个好处,王游自然要大摆宴席,连续庆贺数日,她亲自写信给其他大族的首领,邀请他们前来观礼,不过除了扶何氏是族长亲至之外,其余三家都以生病为借口,让家中小辈代为参加。

王游知道后,向着还没离开的崔新静笑道:“崔舍人也瞧见了,王某年老体弱,如今台州一带,许多人已经不听王某的号令,且为之奈何啊?”

崔新静还是那副水泼不进的模样,微微欠身:“此事难道不在刺史预料当中?”

王游哈哈大笑。

不管私下有什么想法,宴席上都是一片歌舞升平,在崔新静宣读为王游长女封官的旨意之后,王游本人也在宴席上公开宣布,要为家中二郎议亲。

此言一出,除了扶何氏首领尚且能稳得住之外,其余人都有些惊疑不定。

王游此人乃是一代豪杰,但她在不少私人问题的选择上,却没能完全摆脱时代局限性——虽然她身在台州,又依仗当地势力崛起,却只肯跟中原士人联姻,膝下三个孩子其实早都到了成婚的年纪,她千挑万选,总算找到了三个家道中落的读书人,然而台州一带气候潮湿,多虫蚁,而且医疗条件有限,三个孩子成婚之后没过三五年,他们的伴侣便都陆陆续续因病早亡,本是不幸之事,如今倒也方便了继续结下一门婚事。

从崔新静的话看,建平那边明显是希望王氏与本地家族结亲,王游本人已算是一脚踩在鬼门关上头,也不再执着与姻亲的家世问题,在各家来人观礼的同时,果断派了一队人带上礼物,去劳氏那边求亲。

在黎氏等三族当中,唯有劳氏的族长颇有宽厚之名,加上其人当年曾欠过王游人情,与这家人求亲,倒比去旁人家里更有些把握。

在这个时代,婚姻更多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劳氏那边当然不能那么快地给出回复,不过不妨碍王游这边提前将风声传扬出去——其实她也不晓得台州的那些其他势力里面,有谁私下里都跟建平牵扯不清,只是打算把这盆水搅和得更混一些,以便浑水摸鱼。

*

王游做事向来极有效率,那边庆贺自家长女得官的宴会还没散,王氏求亲的使者已经登门入户,坐在劳氏的前厅喝茶。

劳氏族人修养再好,也难免觉得怒气阵阵上涌:“咱们分明不曾与建平有什么勾连,刺史为何非要拉扯咱们不可?”

劳氏族长无声叹息:“自然是因为地盘跟兵马。”

王氏跟劳氏两家相距不远,中间只隔着都氏的地盘——都氏也是台州本地的土人势力,但比王,黎,劳还有扶何三家,自然是差得远。

因为都是本地人的关系,劳氏此前一直跟都氏关系更亲近一些,然而顾虑王游,却也不敢与王氏交恶。

劳氏族人建议:“台州正是多事之秋,往日便罢了,如今王家自己已是摇摇欲坠,咱们不妨婉拒此事。”

劳氏族长淡淡道:“如何婉拒?咱们家的人如今都扣在王氏的地盘上。”

劳氏族人悚然。

王游亲笔写信邀请,其余大家族的族长就算不愿参加,也不能太过不给面子,派去代为参加宴会的晚辈,在族中都有一定的地位。

现在想来,反倒是扶何氏的首领最为安全。

劳氏族人默然半晌,起身行了一礼:“大人,如今不妨让在下先去试探一下来人的口风,然后再做决断?”

劳氏族长微微点头,算是允可。

王游那边为了体现诚意,特地将自己姐姐的孙子派到了队伍当中,那位王氏子看见劳氏族人过来,笑嘻嘻地起身问好,两边寒暄了几句,劳氏族人率先按耐不住,厉声质问:“若是劳氏不允,王氏难道便要把人扣着不还么?”

王氏子:“兄长说得什么话?你我两家情谊如此深厚,纵然婚事有所不协,王氏也一定以礼相待,绝不敢有丝毫冒犯——这话还是来之前姑祖母亲口嘱咐给小人的。”

劳氏族人闻言,神情有些僵硬。

他居于台州多年,当然清楚王游本人的手段,这位刺史年轻时便极有机变之能,谁也不晓得对方此言究竟是真是假,然而不管真假与否,王氏求亲的队伍已经到了他们劳氏的宅子里,且又把事情宣扬得众人皆知,除非彻底撕破脸,否则必然不好拒绝。

事到如今,这位劳氏族人也算明白了族长的无奈之意,恨恨道:“你如今也在劳氏的地盘上,就不怕我们同样留你做客么?”

那王氏子闻言,居然十分谦恭地拜了一拜,客客气气道:“姑祖母说,若是劳氏看得上小人,小人以后一直待在劳氏也无妨。”

第65章

厅上的对话传回后堂当中,劳氏族长闭了闭眼,忽然冷笑一声:“她如此狠心,我难道狠不下心么?”看着侍奉在身边的孙女,道,“派人去告诉刺史,她既然遣人求亲,劳氏以前承她恩情,不好推脱,挑个日子将婚姻定下。”又道,“然后再派使者去扶何氏跟黎氏,还有都氏那边——家里的孩子都大了,也该定亲成婚。”

王氏向劳氏求亲,劳氏则干脆广撒网,到处结亲,其中都氏势弱,当然不敢拒绝,扶何氏那边也答应得干脆,黎氏却表示还要再想一想。

劳氏族长得到消息后,向族人道:“黎氏如此作态,十有八九便是与建平有所勾连之人。”

*

王游亲手掀动了台州的局势,自己却于刺史府中安然高卧——本来这次宴席说好是五天,等五天期满之后,却说不够尽兴,又被往后延续了五日。

毕竟才延期一回,宾客们也不好立刻吵着要走,只能捏着鼻子忍耐下来,继续喝酒吃肉,至于崔新静,她特地换了身整洁的衣裳,再一次求见王游,准备向对方道别。

“……”

王游同意见崔新静,但相比于之前会面时双方停留在表面上的平和友好,此次则很有些剑拔弩张之意,一群武士不是把手放在刀柄上,是直接握刀在手,等着主君一声令下,就对来人挥刀。

——他们也有理由发怒,在崔新静过来告辞之前,王游就接到消息,她的小女儿居然在自家府邸中失踪了。

王游眯了眯眼,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王某那不肖孩儿,如今是在崔舍人身边叨扰么?”

崔新静拱手为礼,仿佛没看见边上人的刀刃似的,态度与往常别无二致:“刺史已允了送女入京,然而台州距建州路途遥远,途中难免生变,在下便派人护送小娘子先行一步,如此一来,旁人目光多在在下身上,便不会有人为难小娘子。”

王游盯着她看了许久,直看到崔新静背上冷汗直流,才缓缓道:“既然三娘已经动身,崔舍人也不要再多留了,王某这便派人送你们去丹州。”看着面前的年轻文士,嗤笑一声,“你一中原士人,在台州大喇喇晃了一圈,真以为那么容易便能脱身离去?”

崔新静俯身一礼:“多谢刺史体谅。”又道,“还请刺史放心,小娘子既然是因为崔某入京,崔某日后也一定会多加照拂。”

王游有些百无聊赖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可以离开,但等崔新静即将出门时,又出声将人喊住。

她从铺着虎皮的椅子上站起来,走到崔新静身侧,低下头,在人耳边轻声道:“替我告诉小皇帝两句话,台州已成火上浇油之势,还望她兵贵神速。”

崔新静微微一怔,然后拱手退下。

王游目送对方离去,等人走了之后,一位幕僚才道:“主君,小娘子如今分明就……”

“分明就还在府中,只是被崔新静他们看管了起来。”

不等幕僚说完,王游便开口打断了对方,她嗤笑一声,道:“难道我会不知此事?不然她崔新静走则走矣,我何必非得派人保证他们安全,一定要将这些人一路送到丹州不可?”

幕僚垂下头,不敢多言。

片刻后,王游才幽幽道:“崔氏到底是崔氏,崔新白当年能不负泉陵侯,也盼望这个崔新静莫要负我!”

*

台州山地太多,崔新静等人一直等进入丹州后,赶路速度才提升了上来,她本意是尽早赶回建平安顿,不料还没走到上兴关,便遇见了熟人。

“可是崔舍人当面?”

一名身着甲胄的骑兵注意到了崔新静一行人,向着他们遥遥招呼了一声。

崔新静出身崔氏,虽然略逊色于堂姐,素来也以博闻强识,善于观人闻名,此时却愣是没认出来人是谁,只好跟着遥相呼应道:“不敢请教足下尊姓大名?”

“在下陶荆。”

崔新静立于马上,认真回忆了半天,才猛然醒悟过来对方的身份。

——陶荆是昔日曾在台州作战的将军陶驾的侄子,在她离京之前,此人还是一介白身,如今却出现在此,那岂不意味着中枢已经准备向西夷下手了么?

崔新静连日赶路,本就疲惫不堪,在意识到这件事后,竟然微微眩晕,几乎要从马背上栽倒。

陶荆见状,赶紧打马上前,想要搀住对方,同时歉疚道:“是下官不好,居然惊扰了崔舍人。”

崔新静晃了晃头,示意无妨,然后又伸手紧紧攥住对方的手臂,低声道:“陛下……陛下如今何在?”

陶荆笑着回答:“崔舍人所料不差——你若是再走慢一些,只怕在上兴关就能见到天子的仪仗了!”

如今正逢天子圣寿,受到天下瞩目的温晏然本人却没留在建平接受庆贺,而是一意孤行,带着新成立的铁骑营,巡幸于丹州上兴关,袁言时等人虽然一力苦劝,却无法动摇如今羽翼渐丰的新帝的决定。

温晏然之前就暗中嘱咐卢沅光,让对方做好后勤工作,等她公开表示想去丹州之时,事情已经准备齐全,铁甲营三千骑兵时刻都能动身,袁言时等人想要推脱,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在天子动身后,建平中的政务被委托给宋侍中,袁言时还有国师温惊梅三人,温晏然自己则摆开仪仗,带着一众年轻臣子,不紧不慢地往上兴关走。

崔新静本就因为出差加赶路而疲惫不堪,闻言更是眼前发黑,一时间支撑不住,在原地休息了足足两天才终于能够动身。

此时来迎接她的已不是以前没怎么来往过的陶荆,而是中谒者池仪。

旌旗猎猎,角声连营。

——天子已至丹州。

第66章

上兴关所在的县城名为武安,天子御驾亲至,本地的官衙自然被征用。

工部尚书黄许也在随行的队伍当中,他本来向天子谏言,希望能够将官衙修缮一番,却被皇帝否了,然后被扔到城关之外,亲自督管壕沟城防的建设。

其实上兴关乃是西夷通往中部的必经之地,其位置至关重要,纵然昏庸如厉帝,也从没有放松过本地的防卫,温晏然刚刚抵达,让钟知微过去巡视,确认了城防的整体状态尚且算得上良好。

张络先御驾一步抵达武安城,尽可能将官衙往建平的标准收拾,不过依旧让温晏然深刻地明白了——深受她嫌弃的太启宫,其实已经算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住所……

第一日抵达后,温晏然先召见了当地官吏,大部分人都被突然出现的皇帝吓得面色如土,只有少数几人尚且保持镇定,她也没有多加为难,稍稍问了几句,便让他们退下,然后打开了[战争沙盘]。

就在此时,游戏面板上刷出了一句久违的系统提示——

[系统:

请玩家为此次战争命名。]

温晏然:“……”

都能让自己穿越了,世界意志怎么就不能在系统上加一个自动取名功能呢?

作为一个偏科到毫无文学细胞的理工生,温晏然沉默半晌,最后还是将此次战争用了最朴素的方式来命名——

[系统:

支线任务[西夷之战]开始,祝您游戏愉快。]

*

本地官吏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他们虽然已经亲眼看到了皇帝的仪仗,却依旧有种身在梦中的不真实感,其中一人才喃喃道:“陛下过来得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