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协议婚姻[古穿今] 第33节(1/1)

耳钉是一对音符,跟她绣在褥子上的标志一样,那对银耳环是个绞丝圈,上面有些刻面,灯光下一闪一闪的。

“这……”赵音音比划了两下,恨不得立刻就戴上,又想起许云海还在她身后,转身不好意思道,“这多破费啊!”

看见她喜欢,许云海就觉得自己这些天忙忙活活地都值得了。

赵音音又去摸那条羊绒衫,料子又轻又暖,颜色哪怕在屋子里昏暗的灯泡下看起来,也明亮得刺眼。

“这挺贵的吧?”

“没啥,好看就行!你试试……”

许云海这会儿唇舌倒笨起来了,他想起刘世宇跟他打听赵音音的妹妹如何,分明也是觉得赵音音优秀才起了这样的心思。

“今年沪市那边都流行这样的……也暖和。”

赵音音不好意思这就去换,把羊绒衫拎起来比在身前,转了个圈。莎莎和伊伊被钱老太太领着进来,莎莎大声喊:“婶婶太好看了!”

钱老太太也道:“哎哟,这是那个啥……米的吧?”

赵音音听周群芳说过:“开司米?那可太贵了……这我不能要。”

许云海就怕赵音音不肯收,赶紧描补:“你先收着,要不是你,省城那事儿也不一定能这么顺利。刘世宇那傻小子跟我说了,他差点叫人唬了。”

钱老太太看着舒心。这一件羊绒衫可得大价钱了!不是她老太太为老不尊、专门让侄孙女收别人东西,她老太太这么多年看多了,给男人省钱的最后都省成老妈子了,不给你花钱的、还能给你花啥心思呢?

小许这样,上道!

这会儿一家子都在堂屋,钱老太太赶紧撵人:“你别站在这瞅着了,进屋换上看看!”

她推着赵音音进屋,让她赶紧换上:“咋的,你帮他干这些事儿,一件羊绒衫还收不起了?快,穿上看看!”

赵音音前世在宫里头,也是好体面、爱漂亮的。只不过这一世实在是没什么条件,这会儿摸着轻若云霞的开司米,也有点心动。她解开棉袄,羊绒衫换上。

“好看!”钱老太太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我们家音音本来就长得好看,皮子也白,最衬这大红色了!”

赵音音不是个小气人,这衣服既然都试了,再硬推回去就伤脸面了。横竖还在一个屋檐下头住着,将来她对几个孩子好些,再给许云海做件衣裳,也就都还回去了。

她出去西厢房,谢过许云海:“谢谢你,真好看。”

“别看薄,这个最保暖了,”许云海其实也微微有些紧张,只能捡着刘世宇跟他说过的话讲,“你穿着好看,比海报上明星穿得都漂亮……正该送给你的。”

莎莎有点羡慕地伸手摸了摸婶婶的羊绒衫,她得什么时候才能像婶婶这么高、这么漂亮啊?

第二天,赵音音穿了新衣裳,有点紧张地去找周群芳。她最惦记的还是那对银耳钉,准备去寻人打个耳朵眼。

周群芳夸她:“这羊绒衫可真漂亮!咱大院里头这些人,也就你穿得起来!”

赵音音的个子挺高,皮肤白,又是浓眉大眼的,穿了这么浓艳的颜色也不会被压下去,反而显得她人多了一丝妩媚。

今天她没编辫子,梳了个高马尾,额前的碎发自然地垂下来,俏丽得不行。李巧羡慕道:“回头烫个头,这比电影明星还好看!”

“就你们嘴甜夸我,”赵音音又问李巧,“上次你说的那个能打耳朵眼的地方在哪来着?”

“就是咱厂子旁边那个温州发廊,据说过一段时间还能烫头发,到时候咱一起去烫去!”

赵音音把地址记下来,要走却又看见周群芳脸上有一丝郁色。她想起来,自己刚进屋的时候李巧似乎在跟周群芳说什么,赶紧问一句:“周姐,这是怎么了?”

李巧叹口气:“还能咋的,这文艺青年病又犯了呗。”

她苦口婆心劝周群芳:“都嫁人了,又生了俩孩子,你别寻思那些了。你男人对你还算不错,日子就这么过呗。有啥共鸣不共鸣的,你看小郑,是挺能看书的,呆头呆脑的净让小徐占便宜,嫁个那样的还不如你男人呢。”

周群芳把一本撕坏了的书扔在桌子上,赵音音认出来,是她平日经常看的一本手抄本:“我昨天把菜做糊了,他就把这撕坏了……”

两人都知道周群芳平时多宝贝这手抄本,李巧强劝道:“他不也是看菜糊了一时着急……”

周群芳的声音一下子高起来了:“他看见菜要糊了,怎么就不能自己端起来?你们都说他为我好,可是不是他为我好,我能嫁给他吗?成天地就知道钱钱钱,还叫我去巴结小徐,看看能不能调到食堂。他怎么不想想我的脸面?”

“对我好什么了?我算是看透了,说是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可是男的下了班就在沙发上一瘫,女的还要做饭打扫带孩子,将来退休了还得带孙子伺候老头子!我只恨我不是个男人!”

“他对我好,不过就是给我吃穿,叫我早点回家罢了。他想过我要什么、我心里头怎么想的吗?”

她女儿哇地一声哭出来了。

赵音音赶紧搂着小姑娘哄,一边又劝周群芳:“你不满意,你就把活分派给他,这些话别憋在心里头,跟他说。”

周群芳不是个有城府的人,叫她忍着,她男人也迟早看出来。倒不如两边说开了。

“我不想说,我看他的脸就生气!”周群芳的怨气积累得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给他读诗,他说什么:‘你看那么多书有啥用,到头不是还得嫁给我这大老粗。’你们听听,这像话吗!”

这或许才是周群芳男人心里头的真实想法罢。大院里虽然都说小周男人对她好,可是说来说去也不过就是对方不嫌弃她成分这件事,可那难道不是应该的吗?都娶到家,不好好过日子还嫌弃什么成分?

三人都沉默,李巧劝她:“你别想这些了,想也没用。现在离婚可不是那么好离的,除非他跟你划清界限……可那你不是更难过下去吗?你可千万别犯傻!”

赵音音又哄了哄小姑娘,两个人陪着周群芳说了会儿话,又帮着收拾了糊掉的锅,这才出来。

李巧道:“唉,小赵啊,虽然小许是个残废身子,可是我还真羡慕你。”

这院子里头有几个娶媳妇不是娶保姆的?也就张组长和小许两个人吧。平时还能看见小许刷碗扫地的,人家坐轮椅都能做到这点,可她男人呢,眼睛里一点活都没有。

“李姐,都会好的,你别想那么多。”

李巧的男人在屋里头喊她回去,声音不耐烦:“你傻啊?这么冷搁当院站着?”

李巧一脸复杂,跟赵音音叹口气:“说到底,这不也是惦记我么。我回去了,你也早点回去吧。”

赵音音自个站在家属院正当中,忍不住想,喜欢……又或者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刚刚这样,就算是惦记吗?

许云海在屋里头一抬头,正看见赵音音站在外头发呆,他赶紧推了轮椅出来:“音音?”

这天气看着仿佛还要下雪,阴云仿佛随时都要压下来,风也大了。赵音音呆了一下,就看见许云海膝上放着军大衣转动轮椅出来,关切地抬头问她:“怎么了?在想什么呢?”

她仿佛突然明白了一点什么,可是又飘飘渺渺地说不清楚。就像刚刚李巧她男人直接喊她回屋,并不关心李巧站在这里想什么。

“你怎么不直接喊我进屋呢?”

许云海没看见之前李巧的事儿,也没明白赵音音为什么这么问,只老实道:“你这么大的人了,也有自己的主意。我关心你,就出来问问你,要是有啥事咱就一起解决,再一起屋去呗。成年人之间哪怕关心,也得有尊重。”

天色将夜,赵音音的红色开司米像是会发光一样,可她突然笑起来,这笑容比那件红色开司米还要耀眼,仿佛能把这夜色融化似的。

“走,回屋吧,今儿晚上给你们露一手!”

第39章 二更

过年的肉还剩点, 赵音音说的露一手,就是给一家子包点馄饨吃。

这年月北方馄饨少见,大家还是包饺子多些。正好有点鸡汤, 齐大嫂为了感谢她的萨其马、送了点自己焯水冻起来的小白菜。

这点小白菜可珍贵,索性做成小白菜猪肉馅儿的馄饨, 配上鸡汤, 又鲜又美。

“好吃吗?”

赵音音问莎莎, 这小姑娘吃东西最快, 几下子就吃没了一碗:“婶婶再给你盛点汤喝喝,再吃怕你晚上反酸水,过年那天不就撑着了?”

不给她再吃馄饨,是怕莎莎吃撑着。北方冬天小孩子要是吃多了,再上热炕这么一烙, 半夜一准反酸烧心。

“好。”

只要讲道理, 莎莎还是挺听话的, 她小口小口地喝着汤, 眼馋地看着姐姐碗里剩下的半碗馄饨。

伊伊本来想分给妹妹几个,想起来年三十她反酸得睡不着觉, 把勺子收回来问赵音音:“婶婶,我能分给妹妹点汤喝吗?”

“你自己喝吧,”赵音音摸摸她的头, “妹妹喝多了该齁了。”

她又看小宝, 小宝也快吃完了,也只是捧着碗眼巴巴地看着赵音音:“婶婶,我也想喝一点汤。”

“真乖!”赵音音大力表扬现在改过自新的小宝,给他也盛了一勺汤,“今天吃完就别去看电视了, 在家听收音机吧。”

张组长虽然欢迎这些孩子去看电视,但也要有分寸,天天去就不太好了。就算是隔三差五去,家长也得有点表示才成。

“好。”

几个小孩都一起点点头,赵音音站起来收拾碗筷,又把钱老太太按在那:“姑姥你可别起来了,有我还能叫你干活?”

她收拾了碗筷,许云海极其自然地把桌子擦了一遍,然后又打热水过去准备刷碗。

“这几天这碗也不好刷了,用点小苏打吧。”

许云海笑道:“这是好事儿,说明咱家吃饭有油水了。以后啥时候碗里头有剩菜了,那才算是生活水平好呢。”

以前的碗筷干脆涮涮就得,现在可得仔仔细细地擦干抹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那样的日子呢,”赵音音问他,“我忘问你了,不是说要问刘世宇给伊伊找个老师吗,找着了吗?”

“问着一个,不过现在还不能确定,到时候得带着伊伊过去给人家看看才行。”

“得准备点钱不?”

许云海摇摇头:“不用,听说是个大学的美术老师。先领着孩子过去看看,人家也不一定收呢。”

这时候还没有后来遍布全国各地的美术特长班,学美术的孩子们也很少是为了考学,或多或少是真的有天赋或者有热爱才走上这一步的。

赵音音跟许云海一起领着伊伊过去,对方什么也没说,先给伊伊拿了一张纸叫她随便画点什么。

一起去的还有个高中的孩子,赵音音跟对方家长打听,这才对这时候的师徒关系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托关系介绍来的,老师不但不收钱,还会尽职尽责从最基本的素描开始教起,万一碰上什么“活儿”,往往还会带着徒弟去、也给徒弟算上一份薪水。

不过,正因为不收钱、老师也尽责,这样的师徒关系反而是更牢固的。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无形地就连成了一张大网,将来老师或者同门有点事情找到你,谁也不能推脱的。

“哦,这听着倒跟我们厂子里头的师徒关系一样了。”

“可不是么,”带着孩子来的胖大姐挺热情,估摸着伊伊以后也是她儿子的小师妹,打听着许云海赵音音的来历,“你们也是阳山市的?哪个厂子的?”

“阳机二厂的,”许云海回答着,他注意到这胖大姐牙齿微黄,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包大参烟,给对方来一根点上,“我这烟普通,钱都花孩子身上了,您别嫌弃。”

他平时不抽烟,不过也会备一包烟在身上,碰见人打打关系拉拉交情。

“大兄弟说得哪的话!“胖大姐使劲儿吸了一口,“我看你们家那小姑娘灵巧,肯定能留下!将来这不都是朋友!”

她有意卖好:“你们阳机二厂啊,最近有好事儿了!我估摸着六月份就能有消息了吧。”

胖大姐卖个关子,赵音音赶紧跟上:“哟,姐姐您可得提点提点我们,这还什么风声都没听到呢,要不是碰见您,可就两眼一抹黑了。”

赵音音口齿清脆,微微带着点京音,胖大姐听得舒坦也没再卖关子:“你们厂子今年要盖房子!抓紧走动!分房这可是大事儿,这要是落后了,那肠子都得悔青了!”

她嘚瑟了一下自己的消息来源:“我们孩子他爹是搞建筑的,你们厂那房子,都是他爹做的设计图。虽然是筒子楼,可是挺宽敞!再说,筒子楼也比大杂院强啊是不是?”

“那对,那可好太多了。”

外头唠得热闹,连里面的老师都出来插了一嘴,赵音音跟胖大姐都赶紧站起来听老师说话。

这位老师姓欧,叫欧阳,听着有点别扭,倒像是只有一个复姓没有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