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 第95节(1/1)

是她的那两本书。

周满好奇的看向陆卓,没想到陆卓也会看这样的书,她的本意是面向小朋友的,让他们知道,祖国还有这么多努力的人。

陆卓的年龄,并不在她着重的范围内。

“这是外婆买给小城看的,他不喜欢看书。”陆卓的耳朵有些发红,第一本确实是李云芳买的,她看着不错,就买回来了,可是陆城看完,就丢到一边去了,陆卓就把书放到了书架。

第二本却是陆卓自己买的。

周满回头看了一眼正同两个弟弟一起玩耍的男主,不由的又回头看了一眼陆卓,原书的设定里,就是这个哥哥的存在影响了男主的发挥,如果按照原定剧情走,此时的陆城,应该是带着哥哥的那份一起奋斗的。

叹了一声,看向陆卓,其实……这么好看的人,活着不是一件好事吗?

男主看起来也挺欢乐的。

忍不住又对周善说了句,“宝啊,以后好好读书。”

“知道了,好好读书,以后当广播员。”周善重重的点了点头。

周满:“……”这是听收音机太多的后遗症吗?

略微同情的看了男主一眼,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两人还能成吗?

总感觉自己在作孽。

“你开心就好,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是要考大学的。

“嗯,我会的,肯定不会让妈失望的。”

周满摸了摸额头,总觉得周善变成现在这样,除了她,冯桂英同志也出了不少力。

还想说着什么,李云芳推门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屋子里真是泾渭分明的两边,一半人在玩,一半人在看书,莫名有种和谐的感觉。

“好了孩子们,饭好了,出来吃饭吧。”

钟书记和周建国他们聊得还挺开心的,这夫妻两个,之前是农民,现在是工人,说什么都能接上两句。

唯一不好的,大概就是他们太过拘谨了些。

周满只管埋头吃饭,只有钟书记说到她的时候,才会抬头扬起一个微笑。

“两个孩子在一个学校,还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上的事情,要是有什么困难,也可以互相帮助的。”

“是啊,是啊。”冯桂英连连点头,看着周满的目光充满了慈爱。

周满:“……”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有关于学习这个话题,钟书记还是很重视的,他对周满似乎也很有信心。

第九十六章

李云芳也和冯桂英聊起了有关于妇联的话题。

说到这个, 冯桂英可那是有太多话想说了。

“这不是现在大家伙也不像之前那么忙了,我就看着,组织一些会唱歌跳舞的同志, 在台上给大家伙宣传宣传。”

“这个要怎么宣传?”李云芳倒是做过不少的妇女工作,有的是直接被带过来批评教育的, 还有是她们自己听到消息上门去宣传。

这台上宣传, 是怎么回事?

冯桂英瞅了一眼自己的闺女, 这个提议还是周满给她出的,她觉得可行,提上去还得到表扬了, 说是就要这么干来着,只是一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给耽搁了。

“这不是咱们平时宣传这个,都会把大队里的妇女集中到一起给大家讲上面的政策吗?有的大老爷们他也不爱听这个,有的是听了压根儿不当回事,这让咱们的宣传工作,出现了极其大的阻力。”

李云芳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太对了,她很是理解这种感受, 碰到那种讲不通的,根本就没办法宣传下去。

得到示意, 冯桂英接着说道,“他们不爱听这些,听了也都不往心里去,可平日里, 那些人都爱看戏,搁我们乡下, 过了农忙,大队里都会组织搭台子唱戏的,哎呦喂,那场面可老热闹了,端着饭碗都得凑过去看。”

“所以,你是要让他们上台子演戏。”

“可不是咋的,就像这城里人爱看的那个电影一样,咱们也给演出来,顶好是给唱出来,唱的越大声越好,都叫他们记到心里去,人人都会唱,这不大家就都知道了,还能给记住呢。”

“好,这个主意好,大家伙不爱听咱们讲,那咱们就唱给他们听,还要人人都得会唱。”李云芳很是支持这个方法,还夸冯桂英很有想法,是个好同志。

“也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闺女说的,我觉得她说得好,就是那啥,也得多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

李云芳看向周满,不停的点头,问道,“孩子,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

“我也是听同学说那个电影好看,看妈妈为了宣传的事情发愁,就随口说了一句,还是我妈妈厉害,想到了这个办法,具体的工作都是那些婶婶们做的,可不关我的事情。” 周满可不敢领这个功劳,她真的就是随口那么一说,还得是冯桂英同志有想法才行。

她当时也就是随口说,要是实在不行,就让冯桂英把她画的那些画挑一两篇改编成真人的给演出来,其他的想法,都是冯桂英自己琢磨出来的。

“还是你的主意好,这才有了这个好办法。”李云芳并不否认周满的功劳,她也觉得这个办法好啊。

又和冯桂英讨论了一下具体的细节,最后他们走的时候,给他们准备了好些东西拿着。

“这怎么好,又吃又拿的。”

“有什么不好的,你们是我家小卓的恩人,救了孩子一条命,这点东西算什么。桂英同志,你的想法很好,要是你们公社实在找不到人,我倒是可以给你们想想法子。”

“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你们先做出成绩来看看,要是可行,这个法子也能在咱们全县推广。”

冯桂英骄傲的挺起了胸膛,拍了拍胸脯,“领导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完成任务的。”

这一家子在县政府大院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的,都好奇他们是什么人,怎么还从钟书记家里提着那么多东西出来。

等人走了,碰到李云芳就开始打听了。

“李主任,那是你家的亲戚啊?怎么以前都没见过人上门呢?”

“不是亲戚,是我家小卓的救命恩人。”

陆卓落水的事情在大院里不是什么秘密,“哦,这样啊,那可是得好好感谢人家。”毕竟是救了一条人命。

这打听到了,也就不好奇了。

只不过还有人认出了周满,毕竟之前因为她被举报的事情,这些人还出过钱来着,所以对周满的印象比较深刻。

不管他们如何讨论,周建国带着老婆孩子准备回家了。

冯桂英却突然说要去看电影。

“看电影?”

“是啊,既然都来了,咱们也去看看城里的电影,我也跟人学学,到时候看看上台咋样演出来。”

“成,那咱们就去看电影。”

别的不说,就是为了支持媳妇的工作,这电影也得看。

城里和乡下不一样,城里有专门的电影院。

在乡下,公社电影放映队的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到各个大队放一次电影,就在打谷场上竖起两根杆子,挂上银幕,用放映机给投上去。

有时候影片都不带换的,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几部,可大家同样看得津津有味。

碰上农闲的时候,放映员要是不到本大队来放电影,打听到哪里放电影,大家都会结伴过去看电影去。

只是近几年,放映员都不怎么过来了。

这回他们也想要体会体会城里的电影。

在门口买了一包瓜子,还有点小零嘴,一家人买了电影票就进去了。

“这电影是咱们之前没看过的。”周建国嘿嘿的笑道,感觉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似的。

电影院里是没有座位的,大多数人都是自带小板凳的,没有凳子的,就站在后面观看。

不过也无所谓,能看电影,他们也不要求那么多。

在电影开场前,有一段关于本片英雄的简报,看到这个的时候,冯桂英眼睛都睁大了,好似想到了什么,尽管识字不多,可是每一个字都看得特别的认真。

一场电影看完了,他们买的瓜子零嘴啥的,一点都没碰。

看得太精彩了,都忘记吃了。

尤其是兄弟两个,可开心了,一边走一边学着电影里的英雄说话的模样,还有对付敌人的样子,闹的可开心了。

赶到家里的时候,天色都暗了,各家各户都回去睡觉了,冯桂英叹了一声,这里都没人,她咋发挥啊?

听着老屋那边的哭声,冯桂英撇了撇嘴,“那方二妹可真是个狠心的妈,亲生的都不管了?这次宣传,可得好好让她学学。”

冯桂英要过去敲门,却被周建国拦住了,“算了,大晚上的,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吧。再说了,你现在过去,她就能给你开门了。”

“也是,那就明天再过去。”

临睡前,冯桂英还在琢磨着,到底要怎么宣传才能到位。

第二天一早,周建国就赶回厂里了,冯桂英起床做饭。

正碰上同样出来做早饭的周小草。

“小草,你妈在屋里不?”

“在呢三婶,你找我妈啥事啊?”

“你那妹妹,就不打算带回去了?就让你奶养着,你妈啥也没说?”

周小草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说要把妹妹带回来的时候,妈妈就特别抗拒,还说要把妹妹扔到山上喂狼。

她现在连过去看一眼妹妹,都会被妈妈打骂。

周福宝就更不用说了,她这几天,也是住在李秀兰屋里,方二妹一看见她就发疯。

见她这样,李秀兰也不是没有骂过,可是她越骂,方二妹就疯的越厉害,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万一方二妹真不管不顾起来,她一把年纪,还真不一定是对手,所以干脆放弃了。

就是偶尔还能听到二房那边摔摔打打的动静,李秀兰也是懒得管了。

冯桂英也劝不了,只要提起那个孩子,方二妹口口声声就是要把她扔到山上去。

她不接受孩子,就是想把孩子送走,那副模样,恐怕也没有人家愿意收留她。

葛梅花也不乐意让孩子留在大房,她大孙子刚出生,怕接触这样的孩子被传染。再有就是,这个孩子在李秀兰那边,那吃喝可都是大房的,这笔帐要怎么算?

她不敢同李秀兰说,那就跟冯桂英提。

“啥意思大嫂?你让我养着孩子?”

“你看,你现在是妇联的干事了,这本来就该是你负责的事,你总不能一直让孩子待在妈那吧?”葛梅花摆出一副讲道理的模样,打算好好同冯桂英说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