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 第14节(1/1)

一边记一边惋惜,刚才母女抱头痛哭的场面,要是拍下来,再配上文章放在报纸上,这多感人的故事啊。

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领导又亲切的问了几个问题,周满心里咯噔一下。

这领导问的,都是有关于学习的事情,这些年虽说大家都渴望知识,但不妨碍他们斗老师,这学习的事情,大多是冲着城里的工作去的,反正学了,万一能在城里找个好工作呢。

可要是要是回答错了,被人抓住了小辫子,指不定家里人都得挨批。

“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些知青哥哥姐姐们,他们都是知识青年,是主席说,让他们来建设我们农村,所以啊,我也不能拖后腿,要努力的学习知识,和他们一起建设我们的大队。”

“好,说得好。和知识青年一起建设农村。”

领导人十分高兴,“不错,你们大队很是不错,连个小娃娃都知道了建设农村的重要性了。”

一旁看热闹的人里还有不少下乡的知青,听到周满这番话,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他们来得早的一批,还是自愿下乡的,来到这里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帮忙不成还成了添乱的,再加上久久不能回城,一颗热血的心变得拔凉拔凉的。

还有后面来的知青,也消磨了很大的热情。

他们到了这里,无权无势,每天靠着下地赚得几个工分换来的粮食也就勉强填饱肚子。

他们当中有些人为了轻松些,已经和当地人结了婚,有的妥协了却又没完全妥协的,就从同样是知青的同志里找了一个结婚。

真正没有妥协的,还在期盼着回城。

这会儿听到周满的话,顿时感觉他们当年的热血是值得的,你看,这不就有人理解了他们的力量。

哪怕是一个小娃娃,也足以让他们感动了。

是啊,他们是知识青年,是来建设农村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他们种过地,收过麦子,这片土地里,也有着他们辛勤的汗水。

一瞬间,又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斗志。

领导很满意的对大队长夸奖了几句,说他领导有方,队里的小同志也这么有思想觉悟。

大队长送走了领导之后,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看着周建国夫妻两个的目光都带了慈爱。

“听说早上满丫头身体不舒服?”

“是啊,大队长,我闺女命苦啊,打娘胎里生下来身体就弱,我可怜的闺女啊。”冯桂英瞬间戏精上身,当众抹起了眼泪。

这一转变太突然,大家伙都没反应过来。

大队长又不好说她什么,只得闷声道,“行了,都是领导夸过的好同志,要给队员们,以身作则,这样像什么样子。”

冯桂英一抹脸,点头应和道,“那是,领导都夸我了,我得坚强起来。”

“行了,大家伙都散了吧,再过两天,队里就要杀猪分肉了,大家伙领了肉,好好过个年。”

“好。”众人高声应和,吃肉谁不喜欢。

这不是还要两天了嘛,现在他们毕竟在意的是冯桂英的心态。

正好说道,就和冯桂英一起回去了,“英子,你可真厉害,还敢跟领导说话,哎呦,我还是头一回见到领导呢?”

“这有啥,领导也是人,他是来看咱们的,咱们咋能让领导看了笑话呢?”

“这话说得不错,你家满丫头也厉害,领导还夸她了,话说回来,这学习知识,真的这么有用。”

冯桂英很想回她一句,“那是我闺女聪明,别人不一定能用得上。”

这不是领导刚夸过她,大队长又提点了她,出口的话就变了,“上学肯定是能学到知识的,你看咱们大队长,那是不是有知识的人?咱们的会计,记分员,没点知识,人能干这活儿。”

“那知青不也是有知识的人?怎么到我们农村来了?”

话一出口,就显得不和谐了。

冯桂英转头看过去,一旁的人主动让出一个道来,她把那人看得清清楚楚。

人谁没几个合不来的啊。

就像李秀兰和卢老太那样,两个人见面不过三句话就呛,呛不过就掐。

说话那个,其实也差不多,娘家和冯桂英是一个队的。

只不过冯桂英家里三个哥哥,爹又是队里的会计,在家里也是受疼爱的,原本冯家想给她寻摸的是另一户人家,是她自己个和周建国看对了眼的。

这个冯菊香就不一样了,她小姑子嫁给她哥,她嫁给小姑子她哥。

换句话来说,就是换亲。

有个条件不对等的冯桂英对比,可不就心里处处不平衡了。

凭啥冯桂英嫁得那么好,她就得换亲?

第十四章

“冯菊香,你刚才不在这吧?大家伙刚才都听到了吗?领导怎么说得?是不是说,知青是下乡来建设我们农村的。”

“是。”

周围看热闹不嫌事大,大声的附和道。

冯菊香脸都憋红了,想反驳,没想到冯桂英却说,“你是不是看不起那些知青同志,冯菊香,你这样可是不对的,人家是来帮助我们的,我们要和人家一起努力。”

听听,瞧瞧,人家这思想,人家这觉悟。

不少队员对冯桂英同志开始改观,毕竟是领导夸过的人,就是不一样。

一群人不再理会冯菊香,簇拥着冯桂英往家里走去。

远远缀在后面的周建国父女两个:“……”

“爸,你说妈是不是把我们忘记了?”

“不会的,你妈只是为了让大家伙都知道知识是很有用的。”

周建国坚决不肯承认,他媳妇因为牛皮吹过头了,把他给忘记了。

一群人跟着冯桂英到了门口,李秀兰看到这么多人过来,还吓了一跳,不过年不过节的,咋来这么多人。

结果就看到了人群中,她那倒霉儿媳妇冯桂英。

“老三媳妇,你不是送孩子去卫生所了吗?孩子呢?”

冯桂英四处看了看,没看到人。

“坏了,我男人和闺女呢?你们看到没有。”

众人还帮着找了找,终于有人发现了朝着这边走来的父女两个。

“在那呢。”

冯桂英顺着指的方向看过去,还真是,这咋跑到她后面去了?

李秀兰压根儿不知道发生了啥事,这个时候,已经有围观群众帮着冯桂英解释起来了。

“啥?老三媳妇让领导夸了?”

李秀兰不信,一点儿也不信。

不可能的事,就老三媳妇那好吃懒做的样,上一天工她都能歇三天,还能被领导人夸?

这也太扯了。

“是真的,我跟你说,当时是这样的……”

在这位热心同志的描述里,淡化了周满的存在,无视周建国,着重点名了冯桂英。

最后,还来了个反问,“你们说,是吧?”

“对对对,就是这样。”

李秀兰直接懵了,心里更加不信,这能是她冯桂英说出来的话,她咋那么不信呢?

眼看着要到饭点了,就把人都给打发走了。

“老三媳妇,你跟我过来。”

冯桂英跟了上去,还以为李秀兰也要夸她呢,没成想她随手指了指鸡圈塌了的篱笆,“你家闺女弄的,赶紧给补上吧,对了,还得赔我一只鸡。”

“啥?”冯桂英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心里还长着,她早上刚带着满宝去医务室,咋就能把篱笆弄倒了,再看到院子墙角站在那里抹眼泪的周善。

哦,她还一个便宜闺女呢。

“行咧,我一会儿就补。”冯桂英嘴上答应着,却扯着周善回了屋,等周建国和周满进去了,门一关,随手抽出一根柳条就往周善身上抽过去。

周满吓了一跳,刚要组织,却见那柳条抽在周善身上后,就断了。

原来霉运还有这个好处。

眼看着冯桂英还要打,连忙伸手拦住她,“妈,妈,冷静一点,先坐下再说。”

“你怎么会把鸡窝的篱笆弄坏的?是进去捡鸡蛋吗?”

“不是,不是。”周善一边摇头,一边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奶让我猪草送到猪场那边回来给鸡喂食,我把鸡食撒进去的时候,周小柱推了我一下,我才把篱笆压塌的,还,还压倒了一只鸡。”

每家每户也就只能养三只鸡,周善虽然瘦弱,怎么也要比一只鸡要重,等李秀兰把她薅起来的时候,那只鸡已经很不幸的去了。

的亏周善不是她亲孙女,要不然李秀兰已经先下手为强了。

她憋着等冯桂英回来呢,怎么赔偿都想好了。

鸡是一定要赔的,她可怜的下蛋的母鸡啊,就这么去了,光是想一下,就觉得肉疼得不得了。

赔,冯桂英是不可能赔的。

至于修篱笆,也不可能修的。

李秀兰就竖着耳朵听着呢,别当她傻,要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情,到时候都推到冯桂英身上,反正她是没动一根手指头。

可听了半天了,三房啥动静都没有。

听着听着,李秀兰就贴到门上去了。

“妈呀,你干啥呢?”葛梅花一出门,就见她婆婆贴三房门板上听呢。

这一幕可太刺激了,忍不住就叫出声来了,不仅吓到了李秀兰,还惊动了屋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