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特能干的优良传统(1/1)

看看四周小的不行的实验台。(在外人眼里其实还是不错了)

他们怀疑到时候武器部的人吧那些大大小小的东西拿来的时候是不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

武器部这些年来一直在进步,但是却因为一些技术问题,好多东西都卡在那里,但是就算是这样也很得首长的总是。

倒是他们能源部,这些年来说是有新能源,却是在各种技术不过关,应用不上。

好多研究都做不下去。

本就矮了其他研究所一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突破,可不都是想要趁着现在突破。

偏偏武器部现在也要来了。

“小潘啊!这武器部的来了,这实验室可是不够啊!这可怎么解决啊!”

几个老学者也看着进来的潘晓林,只看他如何说了。

看着几位叔伯潘晓林也是觉得棘手。

家里让他来接这里的活,首长也是万分同意,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却是没有人想到的。

这些叔叔伯伯,一个处理不好可就恼人的很了。

都是一个院里的,这些叔叔伯伯可是看着他长大的,不说这里。

就是正在赶来的那一些也是如此。

“新的实验室已经在建立了,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建成,到时候就空挡了,现在只有占用国家企业的实验室来应付了。而且,如果不出意外,不只是武器研究部,恐怕医学研究部,航天研究部这些部门都要转移到这里来了。”

这个消息对于这些老学者来说不是料不到,只是没有想到,来的这么快。

而潘晓林也是心里苦笑,原来计划修建的实验室规模还是太小,以现在的情况看,这实验室怕是要扩大百倍不止。

就一个航天研究部门就是这些部门占地面积的一半有余。还不提一些其他的部门。

就连设计师恐怕都不好找。

一个设计师,是干不下来这样大的工程的。

工程图纸没有十个人是做不下来的。

而只要坐下来,建筑落成也不过是一年的事。

边用边建两个月就能够落成一个实验室。

对于建筑这些的时间他是从来不担心。

华夏也许有很多不足,缺点,但是在做事上却是比所有人都积极。

许多外国人都曾经说过,中国的建筑是他见过修的最快的。

一个小区,半年完工,但是放在国外,这样的小区,没有个两三年是玩不了工的。

国外一个现象在华夏绝对不会发生。

打个比方。

说是外国某地,当地山上有一种花,特漂亮,其他地方还没有,算是特产。一个卖花的人,如果卖一朵花就够他今天一天的生活费,那么他绝对不会多采一朵来卖。

如果今天他卖出十张烧饼就够他们家一天的生活了,那他也绝对不会再多卖。

收拾收拾东西就回去了。

而这样的事落在华夏,那是不可能的。

说句夸张的,可能山都秃噜光了只要有人卖。

这也是华夏发展的快的原因。

华夏可是有存钱的观念的,就算自己不用,那也可以留给后人用。

这种优良传统导致很多事华夏人民都特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