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1/1)

他来回打量了一番,瞧出了看好戏的滋味。

恒亲王至今未娶,当初陛下赐婚的时候倒是人人都说他是为了这位姑娘拒了安平王家的郡主,如今这模样倒又哪里瞧的出半分?

太子拿捏着茶盏的手来回转动了几圈,轻笑了一声:“过来。”他抬手冲着洛长安招了招手,语气里倒是柔和。

咬着唇,洛长安看着他那温和的模样,难得地有几分的羞红。

轮椅滚在地上,洛长安忐忑地靠上前:“公子。”

她不去点破太子的身份,太子更是无所谓,见人上来了,随手取下腰间的玉佩赏给了她:“拿着玩吧。”

他对恒亲王娶这位,倒是十足地赞成,只要这姑娘有这个本事。

手中的玉触手润滑,水润有光泽,洛长安哪怕是从小见惯了好东西,也知道这是一块好玉。她捧在手心有些无措,下意识的去寻身后的人。

恒亲王瞥了她手中一眼,见只是块普普通通的玉,倒是没说什么。

他将茶盏放下来,眼神始终没去看洛长安的方向:“下雨了,让庄牧送你回去。”拿着玉的手渐渐的收紧,洛长安面上僵硬了一会儿,倒是也听话的点了点头。

“那我先回了。”

门打开,又关上,太子看着那坐在轮椅上的人,背影都仿若带着不舍。

“这姑娘对你倒是不错。”

太子想了想,冲着兴致明显不高的恒亲王开口。那拿着茶盏的人往后靠了一靠,眼神看着窗外的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面上有些臭,声音也低沉着,半点也没掩饰他的不高兴。

刚聊的话题,就此中断了。太子瞧他也没了继续说下去的意思,笑着起身又给两人都倒了一杯茶:“糕点。”

他示意他去看桌面上的油纸包。

“这薛记的糕点铺子离百顺街可有不少的距离,一来一回三炷香的功夫,排队去买也需得小半日,这不是有心是什么。”

恒亲王的眼神从糕点上挪开,又去看向太子:“你怎么知道。”

连着去买糕点的路他都知道。

“你管我如何知晓的。”太子轻笑一声,低头品茶,不回。

茶水有些凉了,恒亲王没这个兴致,低头一口气闷了,放在手中的茶盏转了两圈,随即才淡淡道:“那你宫中的妃子对你也不错。”

太子顺着他的眼神,看向自己的手背。

他这双手生得修长如竹,手背上一道血痕便是格外的明显,刚一进屋,恒亲王就发现了。

放下茶盏,太子倒是半点都不掩饰,大大方方地任由他瞧:“猫抓的。”

嗤笑一声,恒亲王低头喝茶,这么深的一道疤痕,那猫的爪子可有够锋利的。他摇头,明显是不信。

嘴上却还是道:“猫崽子这东西,都是有脾气的,听话的时候就要哄,不听话的时候就要罚。”

“哦?”

太子扬了扬眉,倒是做出了洗耳恭听的姿势来。

“哄的话,你就得摸它的脑袋,加以安抚。”

“罚的话……”轻啧一声,恒亲王的语气里溢着笑意:“掐住它的后颈脖,掐住了,它也就不和你闹了。”

点着头,太子面上带着笑:“那我回去便试试。”

两人一来一回,说的都是家常了,谁也没去再提刚刚的画。

一场雨下得越发的大,等雨停了一些,两人才坐马车离开。

刚上马车,恒亲王就冲着外面的庄牧道:“派人看着大小姐,日后让人少出府。”庄牧握着鞭子的手一顿,语气里带着试探。

“殿下的意思是,大小姐跟踪你?”

马车内,恒亲王手中把完着马鞭,没回。

马车一路跑到百顺路,人来人往挡住了马车,庄牧在外面驾车,往前方撇了一眼,道:“殿下,是状元游街。”

天青色的帘子从里面掀开,恒亲王往外面张望了一眼。

高头大马之上,新科状元等人正骑着马缓缓走来,旁边府衙开道,胸前佩戴红色的绸花,那日在福祥胡同里跪下求他的人,如今正坐在马上。

“殿下,是……是贺公子……”

庄牧语气里满是惊讶,这贺公子瞧着文质彬彬,弱不禁风的模样,没想到的居然这样的厉害。

挑起帘帐的手放下。

马车内,恒亲王靠在车壁上,缓缓闭上了眼睛:“回去。”

“主子。”

另一侧,王全驾着马车,也等着游街的队伍走后才重新驾马:“永昌侯家的小侯爷是这次的状元。”要说这永昌侯的世子,说是世子也行,说是小侯爷也行。

虽是还未袭爵,但永昌侯卧病在床多时,永昌侯府如今由着他来掌管,称一声小侯爷也不为过。

永昌侯就他这么一位儿子,因自幼身子不好,从小便是锦衣玉食,千宠百宠着,前几年据闻这位小侯爷在国子监的时候,可谓是一霸。

称霸整个国子监,整个一京都混不吝。

近几年,不知怎的,居然重新捡起书本来,如今还一举夺魁,成了新科状元。

王全看着永昌侯的世子坐在了走中央,笑着道:“这下不知打了多少世家公子的脸了。”当年跟着这位小侯爷混的公子哥们,如今只怕是要瞪大了眼珠子。

“只是这小侯爷都二十多了,还不娶妻,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新科状元,这下永昌侯的门框只怕都是要踏破了。”

“慎言。”

马车中传来一声训斥,王全头皮一阵发麻,赶紧驾马往宫墙内赶。是他多嘴了,这小侯爷如今可是京都新贵,岂非是他一个奴才能够议论的?

只是,这永昌侯家的世子成了新科状元,又在太子门下。可姜承徽才入东宫不到半年,自然是不好死得太快。

王全一抽马鞭,架着马往皇城中跑去。

马车中,太子的眼神从窗外挪开。

永昌侯府世子之所以不娶妻,是因为那位沈太医,谁能想到年少陪着这位世子爷一起去过国子监读书的,居然是位女儿身。

两人自幼相识,纠缠多年。

一个不娶成了新科状元,一个不嫁女扮男装当了太医。

太子低下头,抿了一口茶,若不见她是女儿身,光是跟玉笙的传言他哪会那么容易轻易放过!

第124章 陈琅 画像在东宫

陈珩一回到恒亲王府,没一会儿就有奴才们送来姜汤。

“殿下,这是大小姐回来亲自给您熬的。”

他低下头,看着红漆托盘上姜汤装在青花瓷碗中,用手一试,七分烫,不冷不热,正是刚入口的温度。

嬷嬷们见他拿起,面上含着笑意,一个劲儿地夸:“大小姐回来立马就去小厨房给殿下去熬去的,在殿下的事情上,小姐一向是亲力亲为,不说别的就说小姐对殿下的一份心意,这也是……”

青花瓷碗忽然被捏碎,姜汤从托盘中溢了出来,流了一地。

嬷嬷余下来的话仿若是被堵住了,张大了嘴巴顿在原地,动也不敢动。只破裂的瓷片在托盘中上下晃动着,声音都在颤抖。

“殿……殿下……”

嬷嬷猛然砸在地上,吓得后牙槽咬得咔咔作响。

头顶一道冰冷的声音砸了过来,毫无感情没有温度:“滚!”

托盘掉吓得掉在地上,碎瓷片砸了一地,嬷嬷手忙脚乱地捡起来,也顾不上手心被划出的血痕了,哆嗦着赶紧跑出了门口。

出了书房的门,嬷嬷一路往秋和院跑去。

洛长安正在屋子里绣花,瞧见人进来了,赶紧抬起头,问:“珩哥哥可喝了?”嬷嬷慌张地跑了进来,袖口都被姜汤浸得湿透。

两只手都被碎片划出了血,她却是顾不上擦拭。

“小……小姐。”嬷嬷的声音还带着颤,瞧见她这副模样,洛长安面上的笑意僵硬了下来:“怎么,珩哥哥没喝?”

“殿下发了大火。”

嬷嬷跪在地上,歇了好一会儿才算是恢复平静,可开口的话却还是结结巴巴的,带着恐惧:“殿下捏碎了碗,姜汤一口没喝,洒了一地……”

“还……”咽了咽口水,嬷嬷才继续道:“还……还让我滚……”

一瞬间,洛长安那张脸上白得像张纸,嘴里喃喃了一句:“怎么……怎么会……”她双手无意间拽紧了,指腹被针戳得一痛。

这才猛然之间抬起头。

针戳进肉中溢出一滴血,再抬头庄牧不知何时已经在了门口。

“小姐,殿下让您过去。”

今日这场雨一直下着,到了晚上便是越发大了些,书房里面只点了两盏烛火,微微有些昏沉。

洛长安的轮椅靠在窗棂前,眼神时不时地看向前面。

烛火晃荡的书案后,从她一直进来开始,恒亲王便是在处理着公务,低着头没朝自己看上一眼,也没跟自己说过半句话。

外面雨下得越发大了,滴滴答答的声响敲打着窗户。

洛长安在这坐了一下午,手脚都是冰冷的。她身子一向不好,向来畏寒,还没到冬天只是深秋,手心就凉得没有温度。

珩哥哥这是故意的,从进来开始,晾了她几个时辰,洛长安怎么不明白?

低着头,手心脚心再凉,也远远没有心中这番凉过。

洛长安没忍住,低着头开始掉眼泪,她哭得声音并不大,只眼泪啪啪地往下掉。但屋子里就两个人,安安静静的时候丁点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地明显。

恒亲王翻着皱折的手一顿,锋利的一双眉眼直接就看了过去:“你还好意思哭!”

洛长安一脸泪水地抬起头,眼神里面都是无辜:“我做错了什么,珩哥哥要这样罚我。”她仰起头,眼神里面全然都是不解。

“你今日跟着我去茶楼做什么?”

兵书摔在桌面上,恒亲王面无表情:“你敢说你这是巧合?”洛长安面上的神情一点一点地僵硬住,她仰着头,面上的神情自然逃脱不掉。

陈珩冷笑了一声,目光里面全是冰冷。

洛长安直接就吓在了原地,珩哥哥哥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表情看过自己。洛长安眼圈一阵通红的,放在扶手上的手都在发颤。